语言训练个案研究
——师XX的个案研究
一、基本情况介绍:
师XX,男、今年10岁,经常沉默不语,眼睛喜欢斜视,感性时,嘴里也会说些自己自言自语的话。平时不与人交流、沟通。有许多的怪异行为:好大喊大叫,不合群、常常乱蹦乱跳。老师叫他说话时,眼睛盯着老师,不知到回答或着没有任何反应。不开口说话,经常随别人的话题冷不丁的插一句,不过我发现他还有一定的语言能力,所以在训练实施过程中,我注重了他的说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二、运用了多种形式来训练他说话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首先训练他的听力。
要想让他说话,必须先训练他“听话”的能力。所以,我就采取多和他说话,多讲故事,多说笑话的方式,训练他的听力。如在讲故事时,将最简单、他最感兴趣、能够基本理解和接受的故事。我知道他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我就会利用很多小动物的故事。如:《小兔乖乖》、《种白菜》《小猫钓鱼》、《三只小猪》等故事。对故事的内容和语言我进行了加工和修改,变成了他能听懂的、喜欢的语言讲出来,这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他能注意我对他说的话了,并且也能注意我班里其他孩子说话了,还有时能接着我的话说,我高兴极了,他具备了听话的能力了。
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更加注重了对他听力的培养,有时我会故意让他听见我的话,而后问他我说了什么,让他重复或者学说。
(二)运用多种方法训练他说话的能力。
1、随时随地多问“为什么”,多让他叙述亲身经历的事。例如每次带他去科普园,我都要边走边问他问题,同时也要求他向我提出问题。(问题提的好,提的多要给他奖励)回到训练室后,我就会问他,你在科普园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开始他只能说很简单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或者说的很含糊,我因为不批评他,而是鼓励他:“讲得好!”,使他增强信心。以后逐渐对他讲的事情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讲得长一些、详细一些,哪个地方讲得不好,就要求他重新讲。这样,既使他掌握了简单叙述自己经历的事情的基本方法,又锻炼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2、坚持奖惩结合,以奖为主的原则。
因为孤独症儿童存在语言发育障碍,所以,他们往往不愿说话,也不好说话。有时我们要求他说话,他们会以种种方法拒绝。为吸引师某说话,我运用了奖励为主,奖惩为辅的训练方法。例如:让他看图说话,《上课了》,孩子们是怎么坐好的,怎样认真听课的?我在叙述前告诉他如果说得好,将得到某种好吃的食品(可以自己提出几种食品,让他自己选择)。这样,为了得到这份奖励他就千方百计的去叙述好了,当场我就会给他奖励品。由于孤独症儿童在感知、认识和语言等多方面都存在障碍,所以我在训练师某时,要多表扬、多鼓励,不要轻易发脾气。但到必要时也要有一定的惩罚(如隔离、不给吃的食品),也要树立老师的威信。否则,久而久之,他就会觉得老师想家长一样一切都得听他的,他要怎样就怎样,那样的话,就更不利于对他的训练,所以,一定要注意奖惩结合,以奖为主的原则。
3、加强“语言指令”的训练。
我们所说的“语言指令”就是让孩子去做各种事情时,老师多用语言表述去指挥他,尽量减少手把手的教和示范。例如在训练室里,我经常让他到某个位置去取或放某件物品。刚开始他听不懂我的要求,也做不好,这时候,我并没有着急,我反复给他讲我的要求,时间长了,他就能按着我的“语言指令”去完成很多事情了,这样也就提高了他的语言理解能力。当然,这种方法必须由浅入深,反复练习,不能操之过急。例如在让他拿取生活用品时,我就会训练他按着我的语言指令拿毛巾、脸盆、香皂、牙膏、牙刷、水杯等洗刷用品;还有学习用品书包、铅笔、橡皮等,效果非常明显,他的理解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看到我拿出有关洗刷的用品和学习用品时,他现在都会主动地说:老师,这是毛巾、牙刷、脸盆。还有铅笔、橡皮、书包等词语,由以前的被动接受改变为现在的主动交流,我着实的激动了一翻,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经过了半年的实际训练,他已经逐步改变了他以往自言自语说胡话的不足,现在他的说话和表达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家长和学生们都愿意和他主动交流和沟通,他现在的状态很好,我想下一学期里,他会有更大的变化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