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儿听力语言康复

● 听力语言残疾康复

  听力语言致残的因素很多,如感染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药物中毒、外伤、遗传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小儿孤独症、肿瘤、爆震等均可导致听力残疾。康复的主要原则是明确诊断,祛除病因,助听器选配或人工耳蜗植入,进行听觉语言学习。

 ● 聋儿康复工作

  儿童时期,特别是3岁以前阶段,是人类学习言语的最佳时期。儿童致聋后,由于听力不同程度的损失,无法学习和掌握言语,这样,不仅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也不能通过言语同他人进行交流,成为既聋又哑的人。聋儿康复就是指采用医学、教育、社会、工程等多种康复手段,充分发挥助听、学语设备的作用,开展科学的康复训练,以减轻耳聋给聋儿造成的听觉、言语障碍及其它不良影响,使聋儿能听会说,与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达到回归主流社会的目的。

 ● 各级聋儿康复机构的性质和主要职责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是全国聋儿康复工作的技术资源中心和行业管理部门。除承担全国聋儿康复协调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外,同时面向全国开展耳聋预防、听力筛查、助听器选配、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专业人员培训、新设备开发、教具学具研制、咨询服务、康复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收集、分析助听器质量信息,开展助听器质量状况研究。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展助听器质量监控提供咨询和建议。
  省聋儿康复中心是省内聋儿康复工作的技术资源中心和业务管理部门。要具备听觉康复、语言训练和社区指导三项业务功能,除本身开展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外,要直接参与本省聋儿康复工作的组织实施,尤其在指导各级聋儿康复机构的业务建设、提高聋儿康复质量方面负有主要责任。
  语训部是基层聋儿康复的常设机构。主要承担本地区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和社区家庭聋儿康复的指导工作,具备聋儿康复评估、听觉语言训练和社区家庭指导等业务功能。
语训班的建设要坚持社会化工作方针,鼓励在幼儿园、福利院等机构开办聋儿语训班,使聋儿能够就地就近得到康复训练。

    判断听力是否正常的简单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在耳聋的分级标准中规定,听力损失小于26分贝(听力级)以内视为正常人,不影响正常言语交往。粗略估计听力是否正常的方法有:对有一定言语能力的人,可采取测试者与被试者并排坐位或侧后位,避开视觉,间隔一米,测试者用正常声音说话(约70分贝),被试者能听清听懂,并能复述听到的内容可视为听力正常;对无言语能力的被试者能听到机械手表声也视为听力正常;对婴幼儿则通过观察其对不同声音的听性反射或听觉反应,来判断其听力是否正常。

  戴助听器为什么要配耳模

  配戴助听器必须配制耳模,耳模有使助听器配戴稳固、改善助听器的声学效果、防止助听器反馈啸叫等作用。实践证明,在为聋儿进行听力补偿效能方面,助听器和耳模各占50%,耳模的作用不可轻视。

 "三早"在聋儿康复中的作用

 "三早"是指早发现、早配助听器、早训练。在人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3岁以前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学习语言最关键时期;7岁以前是最佳期;7岁-12岁是可塑期。如在上述时期发生耳聋则严重影响儿童的听觉、言语发育,同时也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如能及时地发现耳聋,明确诊断,尽早地配戴合适的助听器,使聋儿在父母的怀抱中就接受各种声音、语言刺激,得到科学的康复训练,聋儿的各方面发展就会接近正常儿童,康复的质量会显著提高。因此,尽早发现耳聋,尽快配戴合适的助听器,尽早开展康复训练,成为聋儿康复中提高康复效果的一条重要原则,即早期干预原则。


  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聋儿听力语言训练是一项严肃的科学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总结出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先理解后表达的原则;
  (2)在活动中学习的原则;
  (3)表达要从简到繁的原则;
  (4)要充分利用和创设语言环境的原则;
  (5)注意发展聋儿思维能力的原则。

  如何评估聋儿康复效果

  康复评估是贯穿聋儿康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的评估可以帮助康复人员正确判断康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其后的训练工作提供依据。评估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听觉能力评估:包括数量评估和功能评估。
数量评估是通过使用测听仪器测试聋儿裸耳或配戴助听器后的各个频率听阈值,来判断其听力损失程度及助听器补偿效果。
功能评估是指聋儿配戴助听器后,通过使用言语测听词表测试聋儿的言语识别率,来判断聋儿听觉补偿效果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有一定语言基础的聋儿。
  (2)言语能力评估:运用聋儿康复评估题库,以正常儿童的语言年龄作为参照,评估聋儿的发音水平、理解能力、词汇量等级分布、语言的使用及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评估结果将作为确定聋儿康复的阶段目标及选择教材的依据。
  (3)学习能力评估:运用一定的测试工具如以希-内学习能力测试用具,评估聋儿眼手协调、视觉记忆、辨认、联想、空间推理、细节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为开发聋儿的智力潜能,制定单训课计划,为发展其语言提供依据。

  如何开展聋儿家庭康复训练?

  聋儿康复教育有两大任务,一是启蒙,一是发展。家庭康复训练是完成这两大任务的最佳途径。家庭训练的优势在于,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地取材,训练刺激量大,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聋儿"听"、"说"的潜能,取得明显的训练效果。
首先,为了训练聋儿理解"说的是什么",家长可选择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用"直读"或模仿的方法,鼓励聋儿多说多听,增大语言的刺激量,逐步使聋儿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辨别。
  其次,在大量"听"、"说"的基础上,可采用实际操作、游戏的形式,让聋儿学会应用语言;用提问的方式让聋儿学会思考问题、表达问题;用反差对比的方法让聋儿对语言产生理解记忆。家长应善于抓住随机情景,如做饭、吃饭,与他人往来,游戏活动等等,让聋儿反复练习,使语言同感受融合起来。
第三,各级聋儿康复机构应对家庭康复训练给予技术支持,对家长进行培训,解决家长在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帮助家长制订训练计划,评估训练效果。

  如何做好聋儿康复后续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