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要:
语言既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文化的工具,又是进行思维的建筑材料。经过语言训练可以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水平,进而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而智力障碍儿童的知觉、认知、记忆、抽象、概念、理解和分析能力低下。导致他们的语言发展缓慢,说话颠三倒四,缺乏条理性,表达不清楚等特点。
二.案例简介:
小岳是一个10岁的智力障碍儿童,有一定的词汇量,但是很多字的发音不够清楚。平时沉默寡言,总喜欢低着头,从来不会主动和人交往。能够说简单的词组、短语、短句。对于5个字以上的句子模仿难度大,存在较为严重的吞音、漏字现象。
三.训练目的:
(一)矫正学生的构音问题,提高发音清晰度。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语和句子。具有初步的对话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提高语言表达的主动性,逐渐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
四.训练方法:
(一)从常规入手进行发音矫正训练
智障儿童表现出明显的构音障碍。主要是在说话时发生音素替代、歪曲、遗漏和添加多语音的语言异常现象,在发音方面表现发音不准确,吐字不清晰,使人无法理解。在对小岳进行声部障碍矫正训练时,我首先通过口舌操对他进行发音器官训练。训练时他会在音乐声中听着口令进行唇舌训练。唇舌操包括了唇、齿、舌、口腔以及脸颊的运动。通过唇的开闭,舌的伸缩,上下运动等,达到对构音器官的训练。接着是发音训练,通过对韵母、声母的长短音及其四声调和相关音节的发音练习,矫正他发音时的气息控制。这样从基本口型开始练习,并在日常说话时及时纠正他的错误发音,使其发音清晰度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进行训练
针对小岳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具调动他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中,让他得到看、听、说等多方面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训练他主动参与的意识。如我在教学主题课《找秋天》教同学们认识常见的水果时,就充分调动了他的多种感官参与得到课堂中来。首先,出示实物,常见的水果,真实的颜色,大大的刺激了他的视觉,使他通过视觉的认识观察颜色、形状。相机教学句子:这是xx,它是xx(颜色)。然后请他闭上眼睛充分发挥自己的触觉,用手摸一摸、猜一猜,最后在激发学生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味道。结果他的参与热情特别的高涨,争着和请他同学参与其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利用游戏引导法进行训练
游戏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他能给孩子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游戏对特殊儿童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训练中我发现小岳刚开始不乐意参与到集体游戏中来,因为突然让他走进这个小集体他的心理压力变得更大了,更加的不敢抬头与别人交流。于是我以教学中的小游戏为突破口,每次参与游戏的时候都及时的鼓励他,以他喜欢的食物作为强化剂,使他产生快乐和满足感。逐渐培养他对于游戏的兴趣。阳光活动的时间我会走到他的班级和他一起玩拍手,丢沙包等小游戏。慢慢地他喜欢参与到课堂的游戏中来了,增强了他人际交往的意识,从而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充分利用小组课创设情境进行训练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孩子们的认知从“感知——动作”开始。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实践、操作,获得直接感受和体会。如我在教小岳《做客》这一小组主题课的时候,我先给他们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回忆以前做客的情境,再说给我听。然后我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小岳和其他同学到老师家来做客。在这一过程中我既是参与者又是引导者,及时帮助他纠正不良行为,尤其是引导他礼貌用语的使用。并及时鼓励在小组中说话主动、参与积极的同学,以此来激发他主动参与的热情,能够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训练效果:
经过半年多的康复训练,小岳的词汇量增加了,模仿能力增强了。这一点在主题课上体现的很明显,他对所学的句式都可以较好的进行模仿,有时候还可以主动的表达出来。同时小岳的发音清晰度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说长句子的能力也提高了。在小组课上他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了,虽然主动表达和交往的意识还不够,但是已经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和其他同学进行简单交流和沟通了。
如今虽然孩子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主动表达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上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这也是我下一步训练的一个重点。我相信在我和小岳一起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在康复的道路上一定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