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由于经济调整、教师缩编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特殊教育有了新的变化,一方面特殊教育学校得到加强,出现一批办学质量高、教育教学设施优良的学校,另一方面,大部分特教班被撤消,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因此,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特殊教育的认识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根据中国的国情,特殊教育要进一步发展.但经济的制的又不能靠建新校、新班来完成。我们认为进入新世纪,发展随班就读符合目前的实际,是进入“十五”以来发展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最佳途径。
1.开展随班就读,是发展特殊教育、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主要形式之一,有利于普及义务教育。我市的残疾儿童少年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居住分散,农村的教育基础比较薄弱,根本不可能为几个残疾儿童去建一所学校,甚至单建一个班也是不可能的。随班就读花钱少,不增加师资,却能使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共同受益,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特殊教育的路子。
2.开展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的家长和残疾儿童少年自身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使残疾儿童少年能愉快地接受教育。这不仅解决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最主要的是使家长和残疾儿童少年本人得到了心理上的解脱。我们走访了很多家长,绝大多数家长不愿意让别人对自己的孩子说三道四。由于随班就读对残疾儿童的残疾程度实行保密,其真实情况仅有家长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知道,因此非常有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
3 随班就读符合国际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残疾儿童进行一体化教育。随班就读把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安置在一起生活和学习,在不离开原班级、不单独设教材、不单独授课的倩况下.通过集体教学和有机穿插对残疾儿童少年的个别辅导;使他们在文化知识、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得到良好教育。在残疾儿童个体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带动了所在班级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规范随班就读工作
1 严格规定残疾儿童的界限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要从确定残疾儿童少年本身入手。对于视力、听力方面有缺陷的儿童少年比较容易掌握,而对弱智儿童来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我们在检查随班就读工作时,也发现对弱智儿童的筛查、鉴定不完善,有的仅仅靠目测给弱智儿童下结论;有的甚至把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儿童划到弱智儿童群体之中。为了规范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从国家、省到地方都出台了有关文件,这些文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执行。我们在检查中也发现.很多地方不能严格规范随班就读的招生工作,不能很好的实行科学的鉴定方法,缺乏必要的审批手续等。
2 加强时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
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特殊教育出现了不同程度滑坡和影响,我们不能眼看着发展十余年特殊教育退步;因此必须加强对特殊教育的再认识。到21世纪了,有的人还不知什么是特殊教育,有的人一提起特殊教育认为就是聋哑学校,好一点的知道有培智班。有的班级中虽然有残疾儿童,教师也没有特教意识,随班就读往往是一种形式;有的地方没有把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管理之中,对残疾儿童放任自流;有的学校没有选好教师。缺少培训,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就变成了随班混读;有的学校虽然建立了随班就读点;但资料管理不健全,填写不规范,缺少资料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些都制约了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随班就读工作是一种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既然残疾儿童少年进班学习,我们就有责任让他们留得住、学得好。比如我们徐州市制定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工作意见,对这项工作从招生、学制、教材、教学、教师、管理、考核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并以此文件作为评估随班就读工作的基本依据。我们还在丰县进行了试点;在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操作之后,总结出一套适合地方操作的管理经验,在经过专家充分肯定后,在全市推广。这样,以点带面.规范要求,搞好管理,推动了随班就读工作向正规、科学的目标迈进。
三、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的研究,保证随班就读的质量
1 为了使残疾儿童少年能够接受符合其身心发展的教育,必须根据残疾儿童少年的心理和心理特征制定、实施个别教育计划,对其缺陷进行补偿和矫正。2000年我们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在检查中我们发现,凡是认真进行补偿和矫正训练的随班就读点,残疾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进行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残疾儿童少年的思想教育,从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使残疾儿童少年树立起身残志坚、做对社会有贡献的新人的坚定信念。随班就读点还应派置各类康复训练器材及辅助设施,为这些儿童少年在校学日提供便利的条件。
2 加强对随班就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后.必然给所在班级带来影响,如何搞好随班就读,各地都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如九十年代黑龙江的盲童随班就读、江苏省的聋童随班就读、山东省的弱智儿童随班就读都在全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当然这都是几年前的事了。但是由于经济条件不同,地域位置不同,生理条件不同,同一个模式不一定适合每一个残疾儿童。
根据外地的经验和徐州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随班就读工作中应采取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在集体教学中有机地进行个别教育。我们要求在座位安排上、教学程序上、课堂提问中、练习过程中都要对残疾儿童少年给以适当地照顾;在教师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从残疾儿重少年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针对性的要求。为了鼓励教师搞好随班就读工的.采取了可以将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的学习成绩列入班级总分,而不计其个人名次的做法。
要把培训随班就读教师列入年度教师培训计划之中,并逐渐形成制度。注意选择那些热爱特殊教育工作、有高度责任心、业务水平较高、能胜任大循环教学的教师担任随班就读的教师。目前我市已经涌现出一批热爱残疾儿童、热爱特殊教育事业的典型人物,他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家长的赞扬。
四、加强领导,开创随班就读工作新局面
1、健全领导组织,明确工作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事业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这表明在实施义务教育包括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过程中,地方各级政府负有主要责任,具体抓好实施。在“九五”期间,我们认为.特殊教育要发展,要继续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中。必须做到“四统一”,即统一检查、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检查。我们认为抓好特殊教育,领导是关键。我市教委经常召开各县(市)、区特殊教育专职干部会议、督促做好工作。
2 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检查
近几年来,我市加强了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宏观控制和具体指导,比如在推动事业发展时重视政策导向,落实随班就读的布点工作。从“九五”开始,我市每年都下达全市特殊教育发展的指导性计划,并根据计划进行检查,以通报的形式提出表扬和批判,利用典型经验引路,促进工作的开展。各地还依据有关文件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督导评估.促进随班就读工作向规范、科学的方向迈进。
3 完善有关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为了促使我市特殊教育的全面发展,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在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中,我们还制定了有利于发展随班就读的文件,各县(市)、区也制定了相关的文件,对特教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我们徐州地处苏北贫穷地区、但在一些县的文件中也规定了“有条件的乡镇,可以对生活困难的残疾儿童减免学杂费。进行生活补贴;对于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师的表现和教学效果进行表彰和奖励,他们的课务量尽量给予减少;在科研课题的审批、教育教学论文的评比,凡有关随班就读的内容都给予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