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遭伤害,妈妈很少带孩子出门
这天,正好是学校开家长会,记者见到了小亮的妈妈王女士。
王女士说,一周岁时,小亮得了很严重的肺炎,医生用了很多药。后来,病是治好了,但孩子一直不会说话。到医院一查,发现小亮的听力有障碍,双耳几乎听不到声音。
“当时,我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小亮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也就回来一个月。从3岁开始,小亮就带上了助听器。这年,小亮勉强地吐出了发音不准的爸爸、妈妈。”
为了不让孩子受到别人的嘲笑伤害,王女士基本上不带他出门,整天教孩子说话。也为了让小亮和其他孩子一样生活,从上幼儿园时,妈妈就没让他上聋校。从幼儿园回来,小亮就指着助听器问妈妈:“其他小朋友(怎么)不戴?”妈妈含着泪说,那是因为别的小朋友忘记戴了。
学习太苦,求妈妈别这样让他学了
今年,小亮该上小学了,王女士再次决定把小亮送进普通小学。面对连发音都不准的小亮,双塘小学决定将他收下来。
“把孩子送进普通小学,就意味着我和孩子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王女士说,“语文课,我一般都是提前一周就开始教,一个拼音,一个字词,我都要教上10遍、20遍,课文更是要读数十遍。”
每天放学回家,王女士都是不停地让小亮读书、写字。就连放学路上,她也是看到什么就让小亮说什么。因为每天都要不停地读写,小亮没有正正经经地出去玩过一次。
“小亮还是努力的,但有时候也会问我,为什么老把他关在家,‘求妈妈不要让我再学了’。但是我想想,孩子毕竟是我养的,我要对他负责啊。现在不学,以后怎么办呢?”王女士眼里噙着泪水说。
课后小灶,蹲在桌前教其发音
记者见到小亮时,让他把汉语拼音背了一遍,发音很准。
“既然学校接受了这个孩子,我们就要对他负责。”校长崔晓玲说,“小亮来到学校后,给他安排在第一排,尽可能让他听得清楚些。”
小亮的班主任陈老师介绍,对小亮的教学比较特殊,除了课堂上课以外,大多都是在课后开小灶。有时老师就蹲在小亮的桌前,一次次教他发音,直到教会为止。
前段时间,小亮因出水痘休息了一个月,一回到学校,各科老师又抽出时间为他补课。“从刚结束的期中考试来看,小亮的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基本跟上了其他学生。”陈老师说。
对小亮的未来,王女士看了看一旁和小伙伴玩耍的小亮,“他是我的孩子,我会尽我全力!”她的语气很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