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人工耳蜗

国外七八十年代研制出一种革命性的产品:人工耳蜗。这对聋哑人如福音一样的东西九十年代中期传入中国。 ic %*^3kZK  
  人工耳蜗系统有三部分,首先是植入部分——由钛合金、白金和硅胶等材料组成的微小装置,固定在紧贴大脑的脑壳内。它绕过有问题的自然耳蜗,直接刺激大脑的听神经;第二部分是语言处理器,类似一台随身携带的微型电脑,对麦克传来的声音信号进行编码,转成电信号,通过植入部分刺激大脑;第三部分是耳机,也即方向性麦克。 Z *9rM4Q  
  人工耳蜗比起以往一切聋人的辅助手段和工具是质的飞跃,它使聋孩子从无声世界走向有声世界,可以说使他们的一生得到改变。 , -'66ms  
  一位姓孟的聋儿母亲回忆道;“我的孩子在三岁时植入人工耳蜗,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以前倾其全力达到的水准只能自我安慰,因为通过看口型来了解语言对于一个孩子太难了,太残酷了!他自己并不知道、他以为生命就是这样劳累艰难。 dk[iM=Me  
  “开机的当天,他就能听到声音,一个月后,我叫他的名字他能答应,他开始跟别的孩子交往……一个老师对我说,你过去的月光是茫然无助的,看上去挺让人心酸,但现在有了自信。 B.xTqq*  
  但人工耳蜗并不是万能的,如果紧连大脑的听神经有问题,人工耳蜗将不起作用。如果先天耳聋超过10岁,也很难听懂正常语言…… rCt8=1  
  植入人工耳蜗,效果最好的只有5%,比较差的有15%,剩下的效果中常。但就是效果最好的也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辨别各种微妙的声音,包括不能唱歌,不容易学会外语……大多数孩子还是不能上正常的学校。 gI{~d]%k%y  
  对中国人来说,最关键的是它太贵,两年前报价20万(包括植入手术),现在18万,而且需一次付清。聋儿家长笑说,孩子耳朵上背着一台“桑2000” 3[[L .i]!  
  在北京地区,经过初步筛选能够植入人工耳蜗的病例有3000多(必须大于18个月、无手术禁忌等),但能做得起只有两三个。 LVdn #k  
  中国每年增加三万个聋哑儿童,他们中有多少人能做得起? MUsD)0#  
  开着白色本田车来接受记者采访的王静相说:她的孩子非常幸运,她有能力给女儿做人工耳蜗。她原是北京最大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代理(知道孩子耳聋后,她就辞了工作,一心为女),有一些积蓄、她说这几年见到很多很悲惨的事例,许多聋儿家长丢掉工作、卖掉房子来北京移植电子耳蜗。他们租往很破的房子里,没有被子,吃得很简单,很可怜……请些孩子更可怜得连助听器都安不起,别说人工耳蜗了。 Wdsh yd?-@  
  她最近和北京的一些属于知识分子的聋儿母亲(她们差不多都放弃了工作)一起到各个部门寻求支持。 o:H6bZz  
  有关的妇女、慈善与民政部门说,18万绝对不可能,你知道1万元能救助多少失学的孩子。你们这些孩子又没有生命危险…… a9~+c wEN  
  她们转而向银行呼吁:她们说,要求是很低的,即有私房的家长能够抵押贷到低息贷款。 JZv?D3dK8  
  当香港、台湾、欧洲的聋儿随时能因政府、保险公司、银行和社会团体资助而安上人工耳蜗的同时,中国大陆千万个聋儿家长中的少数几个稍微富裕点的奔走于各个部门之间替大家呼吁:我们用房子做抵押,能不能贷到一点款,这样就能使许多家长不用卖房子而流落街头了,这样就能及时给孩子植入人工耳蜗——过了七岁的语言学习最佳期,聋儿可能永远也不能学会说话了。 F<}X]<"  
 w)6CRR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每年有600名聋童植入人工耳蜗,从1997年至2002年的五年间,已有1600余名聋童得到耳蜗的帮助。但从全国来看,人工耳蜗植入的聋童仅为需求的1/100;人工耳蜗对于中国大多数家庭只能是望尘莫及,因此,这个困难的群体失去了康复的良机;  aPFF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