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7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496(1999)10-1168-02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of motor functions for cerebrum palsy
SI Tong,HU Ying-yuan.Beijing Charity Hospital,Beijing 100077, China
[Abstract]Object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of motor function for Cerebrum palsy(CP)children using acupuncture and training.Methods:158 inpatient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108 inpatients in comprehensive group,30 inpatients in training group and 20 inpatients in acupuncture group.Results:Th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group had the best effect in three groups(χ 2=7.952,P<0.05).Conclusion:Th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method had the best effect on the motor function for the CP children.
[Key words]cerebrum palsy;acupunctur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脑性瘫痪(脑瘫)是小儿脑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损伤而引起的以肢体中枢性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征候群。本组采用针刺体针腧穴配合康复训练,对脑瘫儿运动功能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取得比较满意效果。
1 诊断和肢体功能评价标准
1.1 诊断要点 在婴儿期出现中枢性瘫痪症状。经常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它异常。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1.2 肢体功能评测 本组用脑瘫科ADL综合评价表,满分100分。根据评测结果,可将肢体功能障碍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轻度:大部分功能基本自理。中度:需部分依赖帮助。重度:需完全依赖帮助。
2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2.1 一般资料 1993~1996年患儿,由康复小组(Team)参照统一诊断要点、评价标准进行诊断、分类[1]。138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二组:综合康复组(综合组)108例,康复训练组(训练组)30例;门诊病人20例,均治疗3个疗程。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患儿基本情况
组别 | n | 性别 | 年 龄(岁) | 分 型 | 程 度 | ||||||||
男 | 女 | <3 | 3~6 | 7~14 | 痉挛型 | 弛缓型 | 手足徐动型 | 混合型 | 轻 | 中 | 重 | ||
综合组 | 108 | 76 | 32 | 34 | 49 | 25 | 60 | 18 | 16 | 14 | 15 | 45 | 48 |
训练组 | 30 | 22 | 8 | 10 | 11 | 9 | 19 | 2 | 5 | 4 | 4 | 14 | 12 |
针刺组 | 20 | 14 | 6 | 5 | 8 | 7 | 11 | 3 | 4 | 2 | 2 | 10 | 8 |
合计 | 158 | 112 | 46 | 49 | 68 | 41 | 90 | 23 | 25 | 20 | 21 | 69 | 68 |
训练组和针刺组作为对照组,3组之间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均P>0.05,说明3组处于相同状况。
2.2 康复训练组 由Team根据病残状况,安排康复部专业治疗士施行OT、PT及水疗治疗,每日各1次,每次30min。
2.3 针刺组 根据脑瘫中医辨证特点,以温通督脉,填精益髓为法则,主要选取督脉穴位为主。主穴:上星、百会、哑门、命门。配穴大杼、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随症配穴;上肢瘫加曲池、合谷,下肢瘫加委中、阳陵泉,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尖足加解溪,昆伦透太溪,流涎加廉泉,语言障碍加通里。刺法:头部腧穴除哑门外均留针20min,躯体四肢部位采用快速针刺,施以补法。
2.4 综合康复组 采用以上针刺和康复训练兼施的方法。以上三组均治疗6d,休息1d,20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5d,共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期间3组基础用药一致,不另用可能干扰疗效的任何药物及治疗方法。
2.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ADL评分提高20分以上;好转:ADL评分提高1~20分以上;无效:ADL评分没有增加。3 结果与分析
如表2所示,3组康复效果如下。
表2 三组间肢体功能恢复比较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好转 | 无效 | 总有效率(%) |
综合组 | 108 | 12 | 83 | 13 | 87.96 |
训练组 | 30 | 2 | 18 | 10 | 66.67 |
针刺组 | 20 | 1 | 13 | 6 | 70 |
Ridit分析χ2=7.952P<0.05 表2可见,总有效率以综合康复组为最佳,训练组最差,χ2分析发现,达显著水平(χ2=7.592,P<0.05)。
表3可见,功能障碍程度越轻康复效果越好。χ2分析达非常显著水平。(χ2=10.542P<0.01)
表3 综合康复组功能障碍程度与康复效果的关系
障碍程度 | 例数 | 显效 | 好转 | 无效 | 有效率(%) |
轻度 | 15 | 3 | 12 | 0 | 100 |
中度 | 45 | 25 | 18 | 2 | 95.56 |
重度 | 48 | 14 | 25 | 9 | 81.25 |
Ridit分析χ2=10.542,P<0.01。 由表4可见,年龄越小康复效果越佳,因此对于脑瘫运动功能的康复应越早越好。
表4 综合康复组年龄与康复效果的关系
年龄(岁) | 例数 | 显效 | 好转 | 无效 | 有效率(%) |
<3 | 34 | 8 | 25 | 1 | 97 |
3~6 | 49 | 4 | 42 | 3 | 93.9 |
7~14 | 25 | 0 | 16 | 9 | 64 |
Ridit分析χ2=16.369,P<0.01。 表5可见,痉挛型和弛缓型的康复效果明显高于手足徐动型和混合型,可能与后两型的病情较重、病程较长有关。
表5 综合康复组脑瘫分型与康复效果的关系
型别 | 例数 | 显效 | 好转 | 无效 | 有效率(%) |
痉挛型 | 60 | 10 | 48 | 2 | 96.7 |
弛缓型 | 18 | 4 | 14 | 0 | 100 |
手足徐动型 | 16 | 1 | 10 | 5 | 68.75 |
混合型 | 14 | 0 | 8 | 6 | 57.14 |
Ridit分析χ2=17.642,P<0.01。4 讨论
脑瘫是以小儿发育迟缓及中枢性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复杂征候群。属中医五迟、五软、拘挛的范畴,其病因不外先天禀赋不足、产时损伤脑髓、后天养护失宜、它病施治不当所致。
现代病理学认为:脑性瘫痪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导致大脑传导功能失常。大体解剖可见大脑皮层不同程度出现萎缩,脑回变狭,脑沟增宽,镜下可见神经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减少。胎儿脑部缺氧或血液灌注量不足是脑瘫的两个重要原因。实验证明[2],针刺头部腧穴可使相应脑组织微血管扩张,侧支循环代偿,脑血流量增加,使局部微循环状况得到改善,使脑细胞的功能得到恢复。并对脑组织影像学改变有促进作用[3]。
根据中枢神经可塑性理论[4],功能训练可促进脑细胞功能重建。其机理为外周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可诱发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针刺躯体腧穴可能加强此种作用。
针刺通过平衡经络系统,调整脏腑功能,使气血运行旺盛,与康复训练结合,不仅促进肌力的恢复,且可改善拮抗肌与主动肌的平衡,缓解痉挛,使脑瘫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大大提高。
[作者简介]司同(1953-),北京市人,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脑瘫,中风偏瘫,外伤性截瘫的传统康复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胡莹媛.小儿脑瘫临床诊断与综合康复疗效探讨[J].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1993,(4):199
[2]鲍超.针灸治疗小儿脑瘫近况[J].中国针灸,1997,(7):420
[3]王雪峰.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997,(1):7
[4]缪鸿石.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二)[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