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脑损伤史的高危儿应细致观察;
●出生后应定期带孩子到儿科进行相关检查;
●痉挛型患儿的家长要学会康复训练方法,抱孩子、与孩子说话、喂水等姿势都有讲究;
●年龄大、有继发障碍、有适应症的患儿,才应考虑做手术;
●治脑瘫,康复治疗最有效,药物治疗只起辅助作用。
一位满心欢喜的爸爸,当得知自己刚刚来到世上的宝贝脑子有问题时,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恳求医生:“救救我的孩子!”这是发生在某医院的一件真事。对于一个家庭,有了患脑瘫的孩子,就等于背上了巨大的精神包袱、沉重的经济负担。家长就不得不四处奔走求医,甚至有可能上当受骗。
脑瘫康复贵在“三早”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的小儿脑瘫专家马丙祥教授指出:小儿脑瘫要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就要做到“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她说,由于70%~80%的小儿脑瘫患者,是由围产期窒息缺氧、颅内出血等因素引起脑损伤所致,因此,脑损伤被认为是脑瘫的高危因素。要早期发现脑瘫患儿,就要对有脑损伤病史的高危人群重点监测。
因为脑瘫患儿症状出现的时间早晚不同、程度不同,所以目前靠患儿家长早期发现还有一定困难。他认为,儿科医生对高危儿连续细致的观察,对脑瘫的早期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也提醒出生时有脑损伤的婴儿家长,在孩子出生1个月、3个月、半岁时,应定期带孩子到儿科进行相关检查,防患于未然。
马丙祥教授说,一旦孩子被确诊患了脑瘫,家长不要悲观失望,要立即带孩子到有条件的正规医院治疗,切忌乱投医。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可以治疗脑瘫,但他强调,治疗开始得越早效果越好。
脑瘫治疗需打“持久战”
马丙祥教授指出,治疗脑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切忌心存幻想,以为靠吃药或做一次手术,就能治好病。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持之以恒,综合治疗,才是惟一正确的选择。
经过多年的努力,马丙祥教授对小儿脑瘫的治疗和研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对上万例脑瘫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他告诫患儿家长,由于脑瘫的治疗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光靠医生的努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在家长的密切配合下,才能收到理想的疗效。马丙祥教授介绍说,在脑瘫患儿中,痉挛型最常见,约占70%~80%。他建议,家长在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的同时,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习一些家庭康复训练方法。如:对于痉挛型的患儿,抱孩子时不能直着抱,应让他骑在家长的腿上或腰部;睡觉时将孩子的两侧肩胛骨垫起来或让其侧卧;与孩子说话时,要采取与他平行的位置;喂水时要从低处喂等方法,以达到抑制患儿异常姿势的目的,使康复训练贯穿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
目前,他们在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主要采用的是以中医为主,结合国外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对脑瘫患儿进行综合性治疗,来纠正患儿异常的运动模式,帮助他们建立起正常的运动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被爱德基金会2006年6月组织到美国去参观访问和交流脑瘫的治疗经验
脑瘫康复训练最重要
马丙祥教授介绍说,他说,治疗脑瘫有许多方法,中医包括按摩、中药、中医穴位注射等。西医有运动疗法、语言训练、理疗、认知教育及配合必要的药物、手术等。他指出,由于脑瘫主要表现为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同时经常合并智残、癫痫,严重的甚至有咀嚼吞咽等障碍,是一种综合征,所以治疗要采取综合手段。马丙祥教授说,在治疗中,对具体病例要进行全面评价,必须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法。比如矫形手术,年龄大的有继发障碍,对有手术适应症的孩子才能做。
马丙祥教授在美国访问期间,国内外的专家们一致认为,目前在脑瘫治疗中,方法虽然很多,但康复治疗是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药物等治疗是次要的,只起辅助作用。专家们还认为,脑瘫治疗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功能改善比较困难,但只要坚持康复训练,患儿的功能是会有所改善的。
- 最近发表
-
- 30 2025.04 第三届全国感觉统合教育大会即将启幕,诚邀您共探儿童成长新路径!
- 28 2025.04 心有所栖,爱有所依——儿童康复部圆满举办“家长心灵绿洲疗愈营”
- 23 2025.04 【天使建校30周年原创作品展】苗传云:我和天使
- 22 2025.04 从"旁观"到"共育":一场特殊运动会背后的家校心灵对话
- 20 2025.04 三十载同行,步梦新征程——天使教育发展集团30周年徒步行活动圆满举行
- 17 2025.04 王智超校长做客沃尔沃中国公开赛直播间:共话特教事业与公益创新
- 16 2025.04 共上国安课,守护成长路——我校开展“同上一堂国家安全课”主题活动
- 11 2025.04 爱心画笔绘希望,家校携手暖特教 —— 我校获爱心家长捐赠物资
- 10 2025.03 【送教日记】秦德侠:微光汇聚,有爱则暖!
- 07 2025.03 【送教日记】王凤霞:雨中送教,润泽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