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入境 创造美的课堂

 

融情入境 创造美的课堂

小学部      凌晓

语文是一种厚实的涵养,是人文的沉淀,是美的升华。因此,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是一门美的追求。在语文课堂教学里,我们应该创设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 ,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语文文字的美丽。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感受信心美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新奇、有趣、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感到语文有趣并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能把语文学好。例如“我在教学《争吵》一课时,抓住学生爱表演的天性,对课文稍作讲解后,就让学生小组内编演小组剧。不让自己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听老师没完没了的讲解,而让自己来当小演员“演戏”,学生们高兴极了,编台词,练表情……就连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学生也动了起来,有了角色,舞台上同学们把“我”那种吵架后的不安,后悔的矛盾心理,以及克莱蒂那种真诚,友善的出色表现表演的淋漓尽致,非常精彩。整节课我并没有费力的去分析,只处于一个指导,帮助的位置,但学生在编排,表演的过程中把整篇文章都变成自己的了,体会到了各角色的特点,更深深领会到了文章所表达的深刻道理,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并竖起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创设氛围、让学生感受参与美

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民主氛围,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要构建这种良好的氛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充满爱心,。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使那些缺乏自主性的学生受到这种积极氛围的影响和激励,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教学《趵突泉》第三自然段是,我鼓励班内一名语感极差很少敢于当众读书的学生来读一读。那名女生连续几遍也读不出那种对泉由衷的赞叹之情。我微笑着不断鼓励她说:“耐心的、静下心来读。相信你是很棒的那一个!”注意,你是在赞美泉,语气应该是抒情的。放大胆量试一试吧,大家都在期待着你!到第五遍时,这名羞涩的孩子终于读正确了。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都笑了。我借机“采访”这名学生:“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在老师的鼓励下。“我能敢于读书并把书读好,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以后我会更加努力。”

也许,我对她在课堂上的期待与安抚有些浪费时间,但我坚信:对她的这种特殊照顾,将会改变她对语文学习的命运。这种对孩子充满关爱的举动,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真切的成长体验,书写自己的人生轨迹,并感受用于参与活动的魅力之美。

三、自我解疑,让学生感受成功美

一个人一生中大部分知识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放手把问题交给学生。即使是错误的。不成熟的,也应鼓励学生小组交流或独自解决,以便让学生感受成功之美,而更加努力学习。

例如在我指导学生学习《落花生》一文时,在让学生朗读复述之后自渎课文,把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样就把发现问题,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及探讨与交流的探究活动作为学生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

四、合作共享,让学生感受和谐美。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强调要靠个人钻研、独立完成问题。没有重视群体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互相启发。其实,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的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帮理解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而需要的满足,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他有力的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利,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的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的怎样?这老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五、平等对话,让学生感受尊重美

一切克一称之为美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如果是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

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以各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因此才会发展了自尊、自重、学生才会轻松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想,师生可以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感情中,同悲欢,同离合。如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我要学生说说多小红军的看法,教参上说“他是一个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的好战士”。一个学生却说“我觉得这个小红军挺愚蠢,如果他接受了陈赓同志的帮助,陈赓不一定会累死,而他可以继续为祖国做贡献”。一语惊四座:细细品味,谁有能说这个孩子说得毫无道理呢? 而教学中如果没有平时的宽松,这时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并大胆说出来吗?在平时的气氛中,让师生率真,坦诚,互尊共同学习,共同发现和探索,才会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总之美的课堂令我们心驰向往,但美的课堂需要我们用心营造。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努力去寻求美,实现美。

 

参考文献:《山东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论》《沂蒙教育》

关键词:和谐,宽松,情境创设,自我解疑,合作共享,平等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