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因此,我们要开展丰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扩展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发展他们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由此可见,语言环境对他们是何等的重要。在校园语言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轻松、适宜的环境和氛围,着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使我们的学生得到个性化语言的发展,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故事是孩子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不仅能帮助孩子发展语言。在以往的故事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遵循这样一个模式:讲故事、提问、再讲故事、总结故事蕴藏的涵义。我们这种由教师讲给学生听的方式是一种灌输式地教学,他们通常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很显然,孩子已不是活动的主体,我们已经剥夺了孩子主动学习的权
其实,我也会经常考虑这个问题,但总是自我安慰:别人上得好是因为教材选得好!仔细想想则不然。因为教材仅仅起一个桥梁作用,课上得好坏不是取决于教材,而是决定于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是为教材的内容服务的,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并善于把握整体信息。教师的提问不能过于模式化,教师的引导要体现在提问上,要给孩子一个最大程度的展示空间,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在提问的设计上能大则大,能变则变。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提问。此外,我们还要准备丰富有趣的教具。
总之,要提高语言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一定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让孩子敢想、敢说,而教师只是学生语言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