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家庭迎来新希望!昌平实验室——pBFS 指导下无创神经调控干预孤独症公益项目宣讲会在我校召开

1.jpg

我国现有超过200万12岁以下孤独症儿童,孤独症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仍是广大科学家致力于攻克的世界难题,目前临床上缺乏针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有效治疗方法,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也给千万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受昌平实验室委托启动“pBFS指导下的孤独症无创神经调控临床试验”项目,pBFS技术对孤独症的治疗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了良好前景。4月8日,昌平实验室/北京大学刘河生教授团队在我校开展了pBFS 指导下无创神经调控干预孤独症公益项目宣讲会,该项目旨在帮助家长更了解自己孩子大脑的结构与功能,为广大孤独症患者寻找新的治疗希望,助力他们早日回归家庭、回归校园,融入社会。本次宣讲会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关注与支持,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名家长参会。

项目背景

研究发现孤独症可能与多个脑功能网络病变有关,但是孤独症患者临床表现异质性高,脑功能及脑功能网络的个体差异巨大,使得孤独症的治疗异常困难。

刘河生教授及其团队基于独有的脑科学突破性技术-个体化脑功能区剖分(personalized brain functional sectors,pBFS)技术,能精准绘制孤独症患者个体层级的脑功能图谱并检测异常功能连接,通过高度个体化的神经调控技术,为孤独症群体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专家介绍

2.jpg

刘河生教授,曾任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 Martinos 中心人脑个体差异实验室主任,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终身正教授,SmartState讲席教授,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脑影像计算中心主任、生物医学成像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脑功能成像研究,是国际上把功能核磁推向临床应用的最主要贡献者之一,在国际上最早绘制出了脑功能个体差异图谱,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个体化脑功能区剖分技术,被认为是神经影像的一个转折点,对儿童发育性疾病孤独症、情绪障碍等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较深的造诣。

项目宣讲会

pBFS技术介绍

3.jpg

宣讲会上,刘河生教授向与会家长介绍了 pBFS 技术多年来的研究、试验、验证及其临床应用的进展。脑疾病是世界难题,多年来进展缓慢,pBFS技术对脑功能区布局的深入研究证明每个人大脑功能布局都是不同的。刘教授指出,pBFS技术能够对每位孤独症患者的全脑200多个脑功能区进行个性化剖分,找到功能损伤区,以实现针对特定的脑功能进行精准调控干预,调节神经网络的兴奋性,从而形成高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目前,刘河生教授团队已经在“个性化脑功能成像”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刘河生教授也在现场展示了部分孤独症患者临床试验的成功案例。

家长互动

6.jpg

家长们看到刘河生教授团队的项目成果后深受震撼,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家长们积极发言,向刘河生教授咨询了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刘河生教授就家长的疑问与困惑耐心作答。

公益项目介绍

5.jpg

昌平实验室项目经理段昕雨从项目内容、纳排标准、实验流程、每日干预流程等方面着手介绍了本期临床试验公益项目,并解答了关于孤独症儿童筛选条件、诊疗地点等家长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增加了家长们对项目的理解与认识,随后,家长们认真填写了问卷初筛调查。

问卷初筛

家长填写问卷调查之后,刘河生教授团队按照纳排标准对所有参加项目的孤独症患者进行了初筛,并公布了符合初筛条件的孤独症患者名单。

1V1现场评估

6.jpg

7.jpg

宣讲会结束后,刘河生教授及团队专家对符合初筛条件的孤独症患者进行了一对一评估,通过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科学规范的现场评估,全面、准确了解了孩子发育、干预状况,综合判定孩子的能力水平,确定最终进入项目的孤独症患者名单。

推动孤独症康复工作取得重大发展

本次公益项目宣讲会议刘河生教授分享了pBFS 指导下无创神经调控干预孤独症方面的前沿进展和应用成果,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层面均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后期,我校将作为昌平实验室“pBFS 指导下无创神经调控干预孤独症”项目基地,刘河生教授及其团队会定期在我校开展pBFS 指导下无创神经调控干预孤独症诊疗活动,pBFS 技术进行临床应用将为无数孤独症家庭带来新的希望,推动孤独症患者康复工作取得重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