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的手更灵活了

 

吴晓玲

【基本情况】 超超    20007月出生  中度智力障碍  20089月来我校接受康复训练,接受训练时为8

【现状分析】刚入校时情绪较稳定,有语言,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模仿能力较强。大运动能力尚可,但手部精细动作能力极差,主要表现为:①上肢及手部力量较差,双臂伸直、伸展困难,能够双手握拳,但握力不够无法提取重物。②手指灵活性较差,在要求手指张开、伸直时,手指弯曲、无法伸直。喝饮料时自己无法打开盖子。③手指分化能力差,不能够独立用手指表示数字1—10,拇指与食指的对捏能力差,不会用拇指与食指对捏拿起物品,不会撕纸只会用手捏住扯断。④双手的协调控制能力差,不会使用剪刀剪纸,会用勺子吃饭,但撒漏现象严重。也不会使用筷子。手眼协调能力较差,不会握笔。

【康复目标】 针对超超以上的现状,经过与家长的研讨,确立了其近期的训练目标。

1.加强手部肌肉力量,提高手部抓握能力,做到能够使双手指伸直,双拳能握紧。

2.提高手指分化能力,能够用手指表示数字1—10,并能做完整的10节罗氏手指操。

3.增强拇指与食指的对捏能力,能够用拇指食指对捏进行串珠、穿珠及捡豆等的活动。

4.提高双手协调及配合能力,学会使用剪刀。

【康复措施】 每天进行大约1个小时的针对性训练,主要包括

1、手部力量训练:每天10分钟

措施:与孩子一起揉捏橡皮泥,进行搓、揉等动作。并用其中的模具制作图形,引起孩子的兴趣。使孩子能主动的去模仿制作。在辅助下进行抓握握力球,推砂磨板的练习。

 2、手指灵活性及手指分化能力的训练:每天10—15分钟

措施:(1)配合儿歌教孩子做手指及手部动作游戏,如:“捏饺子” “手指变形” “小老鼠上灯台”等

2)让孩子模仿老师做一些简单的手部动作:如练习用手指表示数字1--10,学做罗氏手指操,即:握拳、抓握、滚拳、数指、伸指、压指、弹指、对指、捶掌等运动来练习手部的屈伸、翻转等活动,刚开始时,由于孩子能力差,需要全方位的提示与辅助,逐渐变成在语言提示下直至独立完成。

3、双手协调性及控制能力的训练:

1)双手倒水、倒豆子、撕纸、拔插积木的训练:

措施:准备两个杯子,其中一个装一点水或豆子,一手拿杯子,将水或豆子倒另一个杯子里。开始时装的水和豆子少些,随着训练的深入,装的多些,双手之间的距离也加大。

2)教孩子正确地用手指拿剪刀剪纸。

措施:首先用夹方糖的夹子把水果糖或软糖一类食品从一个容器里夹到另一个容器里,并反复操作。再用手握住孩子的手,教他用剪刀。等孩子能握住剪刀老师拿着纸让他剪,逐渐到让孩子自己拿着纸剪

4、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如纸笔练习,涂鸦、点连线等

  措施:让孩子在辅助下由平涂练习,即在纸上任意涂色,到给指定的图案涂上颜色。在点连线时先做两点之间竖线的连线,再到两点间横线及斜线,逐渐随能力提高加长两点间的距离。到多点间连线或简单图形:(如桌子、苹果、小鱼等)

5、其他常规性训练项目:如串珠、穿珠、捏豆、搭高积木等

6、大运动辅助训练:拍球、接抛球等。

【康复疗效】以上训练项目每天搭配进行。经过一年的训练,超超的精细动作能力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目前已经能够快速进行手部动作的模仿。动作准确有力,手指分化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准确的用手指表示数字1—10,能够完整的做完10节罗氏手指操。在穿珠、捡豆中会用拇指食指对捏。学会了使用剪刀、筷子。并能用筷子夹珠进行串珠训练。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明显延长。

【体会与建议】通过本案例的分析、实践操作很得出的结论,从中体会颇深。

1.对孩子精细动作的训练要遵循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康复原则。

2.对孩子进行精细动作训练之前,要看孩子的上肢能力是否发展良好,如发育不好吗,就要在进行上肢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精细动作的训练。

3.在对孩子进行训练之前要进行评估,训练中要有明确的计划,并依据进度定期修正计划,并对训练情况随时进行详细记录。

4.训练中要多采用游戏形式。训练活动的设计要做到生动有趣。以此来提高孩子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在训练中、要多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

6.训练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