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情绪诱导个案

 

 苗传云   

内容摘要:由特殊儿童其身心发展特点,而引发的常见的行为问题,往往直接影响康复训练的正常进行和康复训练的效果。在语言康复训练中,转化特殊儿童的情绪化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智障  语言  情绪 

语言训练,作为一门需要训练者积极配合的科目,要想取得较大的进步,如果受训者不积极主动,将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相反,如果受训者能积极主动的与老师配合,那么,训练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很多特殊孩子在语言训练中,经常出现情绪化,不配合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语言能力的提高。怎样对其进行情绪诱导,以保证语言康复训练的效果,势在必行。

个案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 ,, 7岁,智力障碍。由于其发音困难,几乎没有语言,所以对其安排了一对一的语言康复训练。通过和李#一段时间的接触,发现其具备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但同时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化的现象。

二、具体情绪表现:

每次去教室接她训练时,总是拒绝跟老师走,拒绝去语言训练室,抗拒、躲藏、大声的哭闹。不能遵从指令,很难配合做好语言训练。

三、原因调查与分析:

通过与家长和班主任的交流发现,李#以前上过短时间的幼儿园,由于多动,语言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无法适应幼儿园教学环境,随后由其爷爷奶奶看着,平时比较溺爱,并养成了任性的不良行为。本学期进入本校,作为一名新生,对学校抱有排斥感,可以看出,李#正处在对新环境的适应阶段,有情绪化的情况也应该是正常的。为了使李#尽快适应,克服情绪化问题,配合做好语言康复训练,我采取了以下对策。

四、对策:

1、结伴儿而行

通过与班主任沟通了解,李#平时很喜欢和一个叫高#的小朋友在一起,所以,在去接李#训练时,我尝试让这两个小朋友一起结伴儿而行,想不到,拒绝去训练室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2、亲子游戏突破陌生关

在语言训练中,通过亲子游戏活动,如经常抱抱她、做拍手游戏、滑滑梯、荡秋千、海洋球游戏按摩等,经过一段时间,使李#与我之间减少了陌生感,并建立起了亲切感和信任感,初步接纳了我。

3、及时强化

在李#情绪表现较之前有进步时,在给予“你真棒”等语言鼓励的同时,考虑到李#年龄小,喜欢吃零食,所以选择了她喜欢吃的零食做强化物,也就是消费性强化物,这样对好的情绪行为及时做到了正强化。同样,在训练中,李#出现不良的行为时,及时撤消其强化物,对其实施负强化。这样通过及时强化,让李#不断的认识到问题,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跟踪记录,及时反思

在训练中的第一个月,也就是三四月份,我主要采用了亲子游戏法。孩子一开始需要适应陌生的环境,采用这种方法,事实证明是较好的。在五六月份,除了通过有效实施强化,在训练中,我还适时采取一些其他的方法,如:注意力转移法,在语言训练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方法等等。

时间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分析

 

三月

×

⊕:11  ×:4

⊙:1   √:0

情绪很差占很大比例,偶有较好。主要采取了亲子游戏法。

×

×

×

 

四月

×

×

⊕:4   ×:6

⊙:5   √:1

情绪不稳定,时好时坏。主要采取了正强化法。

×

×

×

×

 

五月

×

⊕:3   ×:4

⊙:4&, nbsp;  √:5

好的情绪次数增多,但不稳定。主要采取了正负强化法。

×

×

×

 

六月

⊕:1   ×:0

⊙:6   √:9

情绪好占很大比例。主要采取了训练与诱导相结合法。

备注: √:情绪好   ⊕:情绪很差   ×:情绪差   ⊙:情绪较好

五、取得的效果:

通过本学期的对李#的情绪诱导,李#现在能较好的配合做训练了,情绪化的情况少了,时间持续短了,在康复训练中通过老师的有效教育机智,能更好的引导其参与到语言训练中来,一学期下来,由开始的构音器官不灵活,不会发音、无语言,到现在能听指令模仿做舌操,并能发“爸爸、妈妈、阿姨”等音节了。这些,都是情绪得到良好诱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