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低年级聋童好玩、好动、天真活泼,“游戏式教学”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此外,有趣的数学情景、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拟人化的动物插图、竞赛性的练习等,也能很好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根据低年级聋生的这一特点,我采取了各种教学手段、方法,来激发聋生的求知欲,培养聋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spe-edu12
一、导入新课,诱发兴趣 spe-edu12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开课前引导聋生进入学习最佳状态的行为方式,它是教与学的起点。成功的导课能迅速安定聋生的学习情绪,引起聋生的学习兴趣,造成聋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使课堂教学从铺垫转化为探索新知的过程,为整堂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因此,在设计导入新课时,必须遵循趣味性原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问题情境,设计能吸引聋生的问题,增强新课导入的趣味性。 spe-edu12
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9加几”时,一上课,我就对大家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动物王国里正在举行数学游艺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走。”首先,我们来到小熊布置的聪明屋(出示投影片)。很好,大家顺利通过了聪明屋,我们继续往前走。哟,来到了智慧山,每座智慧山上都有三个数,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很快说出这三个数的和。等同学们解答完后,抽拉掉智慧山的第一题中的1,说:“调皮的小猴子把‘1’偷偷藏起来了,只剩下9和2这两个数了,你们会算9+2=□吗?想不想知道怎样算呢?”这样,同学们就兴致盎然,非常想知道下面的内容。聋生有了兴趣,学习效果自然能好起来。 spe-edu12
二、直观操作,培养兴趣 spe-edu1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教学内容与教具、学具的演示、操作,抽象概念的形象动作的表演与游戏形式结合在一起,让聋生动手、动脑、动口,生动活泼地学习知识,理解概念,训练技能、开发智力、激发学习热情。 spe-edu12
如,在教学“8的组成”时,在原有讲解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拿出8根小棒,把它分成两部分,分的方法越多越好,并动口说说是怎样分的。通过操作,聋生很快得出7种情况。 spe-edu12
再如,在教学“9+2=?”时,这是聋生第一次接触到进位加法的起始知识。第一步,指导聋生按“凑十”的需要操作小棒,根据要把九根小棒“凑十”的需要,现把两根分开成1根与1根,把其中的一根放在9根里凑成10根,再与剩下的1根合并成11根;第二步,让聋生用出声的语言,较详尽的口述操作过程;第三步,要求聋生脱离实物,通过表象默默地想操作的过程;第四步,引导聋生压缩、简化说与想的口算过程。这样,通过动手和动口,聋生很快理解和掌握了“凑十法”的算理。 spe-edu12
在教学应用题时,为了让聋生充分理解“飞来、运来、开来、买了”以及“飞走、运走、拿走、开走、借走、卖了”等词语的含义,我用实际表演等形式帮助聋生理解,同时使聋生认识这些词在题目中的作用。通过亲自表演,不仅大大激发了聋生的兴趣,而且使他们在活动中学到了知识,应用起来准确无误。 spe-edu12
三、设计练习,增添兴趣 。spe-edu12
新知识形成后,练习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环节。课堂练习设计得好,不仅巩固新的知识,形成既能,又可增添聋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spe-edu12
1、练习内容要有层次性 。spe-edu12
练习要面向全体聋生,要循序渐进,有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spe-edu12
2、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spe-edu12
针对聋生喜新求趣的心理特点,练习题尽量避免单调乏味。如可设计填空、判断、连线等多种形式来提高聋生练习的兴趣。 spe-edu12
3、练习手段要灵活 。spe-edu12
根据低年级聋生好胜心强、不甘落后的年龄特点,我多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完成练习。比如“故事王国、找朋友、小组接力棒、争夺红旗、争当优秀投递员、采蘑菇”等形式。通过游戏,有助于培养聋生高度的注意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spe-edu12
总之,聋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意向活动。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和培养,这种意向活动就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甚至会达到入迷入神的地步,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好不如妙,妙不如迷”的道理。兴趣一旦激发起来,聋生就会感到学习的乐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快乐,而不是负担,从而去努力刻苦学习。spe-edu12
spe-edu12
作者通联: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特殊教育学校(276500)张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