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常常是表现为独自玩耍,对周围环境和别人的活动从来不感兴趣,不管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其他小朋友玩游戏玩得多么高兴,他们都漠然处之,好像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自顾自地迷恋于一些无生命力的小物品,简单、机械、重复、刻板地摆弄这些东西,如盯着旋转的电风扇、轮子等东西看,不停地搓弄小零件、摇晃小纸片,摇摆、旋转身体等等,他们过分沉溺于其中,似乎并不觉得单调。乏味。而对于小朋友拉他一起玩游戏则毫无兴趣,不予理睬,对他们毫无亲密之感,甚至视同路人,十分冷漠,不去认识、也不会叫他们的名字。如果硬是要去拉他,干扰了他所执著的行为,惹急了他还会尖叫、发脾气,甚至撞头、撕咬等等,作出伤害自己的一些举动。孤独症儿童的这种表现,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兴趣上的狭窄、乖僻,过分沉溺于自己所迷恋的物品和独自玩耍的行为方式之中,不容许改变和他人的干扰;另一方面,是源于他们自幼便缺乏对抚养者、尤其是母亲的感情依恋和心理需求,不能形成正常而强烈的亲子依恋关系,也就不能在这一基础上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和乐趣,从而也就不能发展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不能进一步地使依恋关系发展和依恋对象范围扩大。他们的人际交往兴趣以及能力的丧失,使得他们不能在与小朋友的游戏玩耍中感受到乐趣,尤其不能玩扮演"过家家"等模仿、表现社会人际关系的游戏,不会模仿大人的言行,对玩具娃娃表现出爱,与它亲切地谈话,并学着照顾它,因此,他们也就无法与其他小朋友形成伙伴关系,更不能懂得什么是友谊,他们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沉浸在"自我世界"之中,总是喜欢躲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独自玩耍、活动,似乎自得其乐,从而显得十分孤僻,但他们自己并不感到孤独,准确他说,他们是不能体会也不可能产生孤独的感觉,"孤独症"也就因此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