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笑脸

  

随班就读的教育模式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提高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效果已经成为随班就读工作的重点。随班就读的教育模式对正常儿童能产生哪些影响呢?能使智障学生的父母产生哪些反应呢?会带来哪些相关的反应呢?就以我校四年级邓佳为个案作以分析。

    一、基本概况:
    木木,男,河北任丘市人,19986月出生,1岁左右开始会说一些话,后来讲话越来越少,重复行为明显,渐渐拒绝接触外界。20016月,木木被石家庄市儿童医院诊断为轻度自闭症。木木有一些重复无用的语言,家人可以与他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交流,对外界有明显的排斥倾向。智商在正常范围,行为问题明显,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发出一些怪叫,不听老师的指令,晃动手指,自言自语。
       二、以前学校教育状况的介绍
    木木以前就读的学校是一所普通小学,老师们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的培训,没有接触过这类孩子。老师对木木在学校里的异常表现感到很无奈,不知道如何教育木木,只能听之任之。处于“随班就混”,同学们更不知如何与木木交往,对木木有远离的倾向。同学越不理睬,木木越不愿上学,父母更加忧愁。
      三、研究方法
      1、研究时间:20109——20149
      2、研究地点:山东省临沂市天使国际特教学校
      3、措施与实施过程:
    1)适应班级,并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对于喜欢并可以进入普通小学的儿童来说,若想长久地在此学习生活,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除了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等外在因素的适应外,还有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的长期适应问题。木木对老师的口头指令反应慢,经常与别人不同步,不能理解其他学生的行为,容易产生新的情绪问题——着急,焦虑,厌烦。尽可能预先让木木了解下一步要讲的内容和要做的事情,让其他同学都认可“在集体里学习有时需要等待”很正常以后,木木的主动学习反而会逐渐加快,同步的时间越来越多,对木木的发展更有利。
    2)老师对正常儿童的正确引导
    自闭症儿童需要友好的班级环境。木木的普小老师引导木木的同学在学习生活中要理解、宽容、帮助、尊重木木,并教他们与木木进行交往的一些基本技巧。另外老师还经常利用班会和品德生活课的时间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帮助木木的体会。小学三年级的儿童个性善良单纯,同学们对木木忽视和远离现象明显减少,随着同学们对木木的接纳,以及各种友好表现的出现,木木慢慢地开始喜欢他的同学和班级。
    3)学校和家庭的配合
    对班就读工作离不开患儿家长的支持,木木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他的父母重视对木木的教育训练。老师们经常与木木家长沟通,并与家长一起探讨教学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木木的家长积极学习特教和普教知识,也是与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分不开的。
    4)及时安排大量的活动促进邓佳的适应能力。
     安排活动要选择活动伙伴,设计好活动内容。开始时选择好一两个相互喜欢,人少时与之进行小组游戏进行。游戏内容有藏物品、唱歌、打手板等也可以不加干涉,让他自发进行参与活动,当木木遇到困难时再提供。木木不仅喜欢上学,能大部分参与学习进程,而且还能与几个同学游戏,快乐地追跑打闹,能基本适应集体学习生活的目标。
      四.结果
    扩大了对特殊教育的影响,加深了社会对随班就读的正确认识。
    普小教师在随班就读的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学校的普小教师们加深了对随班就读的理解。在教师的帮助下,他们掌握了许多特殊教育的技巧,如:在班级中如何引导木木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如何提高邓佳适应课堂的能力,如何增加木木的学习兴趣等等。老师们提高了教学水平,增强了对木木教育的信心和责任感。
      五、期待
      特殊儿童是生活在正常儿童之间的弱势个体,如果没有及时正确的引导,则容易造成正常儿童对特殊儿童忽视,甚至取笑。正常儿童天性纯真、善良,通过老师们对他们积极引导,在与特殊儿童共同学习生活过程中,丰富了他们对特殊儿童的理解。期待社会多一些关怀,多一点关注,让木木笑脸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