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龄前特殊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

 

语言交往能力是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四大内容之一。儿童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并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来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儿童语言。智残幼儿同样具有交往的需要性 ,智残幼儿作为社会上的一群弱势团体,是智残幼儿特殊教育的主体。智力落后儿童的语言障碍与智力落后的程度有关,而且越重度的智力落后儿童语言方面出现障碍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我们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特殊儿童与老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学习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往。

一、        语言交往训练的内容

学龄前特殊儿童的语言交往训练培养的能力主要有四项:(1)交往能力准备;(2)语言理解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4)简单交往技能。根据培养目标,学龄前特殊儿童的语言训练内容有以下方面:

1、发音器官训练

学龄前特殊儿童语言障碍原因很多。构成障碍的机体原因主要指发音器官、听觉器官、语言中枢异常而引起构音障碍,舌头、嘴唇、牙齿、腭相互作用发生障碍等,因此我们要训练学龄前特殊儿童的唇舌使其能协调动作。训练内容主要有:(1)运动舌头,按节拍向前伸作添物状,也可以左右伸、转动。(2)上齿咬合下唇,作唇齿音状,并发出音。(3)双唇碰让气流冲出发出音。(4)学用小嘴吹气。

2、      听音指物训练

学龄前特殊儿童听觉分辨能力差,感觉字词速度慢,再加上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漫不经心、似听非听。通过听音指物可锻炼听觉能力,培养对语文的理解能力。让学龄前特殊儿童学会听,养成认真听的习惯。如:孩子想吃糖、喝水时,引导鼓励他先说吃糖等词,提供和运用语言刺激,然后再予以实现其目的,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跟着老师说,逐渐教学生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交往。

3、听音说话、模仿发音训练

学龄前特殊儿童普遍存在发音不准,吐词不清乃至口吃。他们加之肌肉动作差,发音的感觉、正误判定、发音实践等造成学龄前特殊儿童一系列的语言缺陷。因而必须从模仿发音开始训练。具体可安排以下一些训练:(1)做游戏练发音。如:《火车游戏》,我当火车头发出呜—汽笛声,孩子们发出咔嚓、咔嚓火车前进声。(2)看图片练发音。如:我在教孩子们认识动物时,拿出小鸡的图片模仿小鸡叽、叽、叽、叽的叫,孩子们也随之叽叽叽叽的叫。

4、      建立一些常用概念

从学龄前特殊儿童生活实际与接受能力出发,帮助他们建立一些常用概念是十分必要的。如:大小、上下、多少、冷热等,通过对比、操作反复感知,结合实际运用使之掌握。

二、语言交往训练的策略

1、       回答问题说完整的句子

学龄前特殊儿童常常不会回答别人的提问。他们往往会重复别人的问题或重复别人的回答。他们不会说句子,也没有说完整句的概念。我就从教他们回答简单的水果到常见的一些句型来训练学龄前特殊儿童的说话能力、交往能力,如:苹果,这是苹果,我要吃苹果等,逐渐养成说整句的习惯。

2、       多开展游戏

学龄前特殊儿童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离不开感知的对象,离不开行动。游戏活动可以刺激大脑皮层引起兴奋,使同一内容的学习在大脑皮层多出留下痕迹,并把注意力引到教学活动中来。经过手脑并用建立起鲜明的、清晰的、正确的表象,并激活脑细胞,促进大脑生理技能的和谐发展。因此,游戏活动是儿童不可缺少的内容。学龄前特殊儿童学习时注意力不稳定,没兴趣,学龄前更是如此。但对玩有兴趣,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注意,寓教于乐,开展游戏更适合他们。如:“玩沙子”、“开火车”、“拍球”等都是他们喜爱的。在游戏中要注意几点:(1)游戏要有趣味,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2)通过游戏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加深记忆。(3)在游戏中培养、训练学生注意力、观察力。

  3、组织动手操作

当代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家把操作能力作为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范畴。学龄前特殊儿童教育奠基人之一,意大利医师兼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曾用“让儿童系统地使用操作具体”的方法对儿童进行训练,创造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皮亚杰归纳的儿童智力发展的第二个基本因素就是“个体对物体做出动作中的练习和获得经验的作用”,明确指出无论是物理经验还是逻辑经验都来源于动作,来源于主题作用于外界物体而产生构造性动作。按照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儿童之所以玩机械玩具、颜料、益智玩具几个小时不厌烦,正是因为学会操作本身发挥了内部强化物作用。儿童的认知能力也就在这种不断操作中获得发展的。因而,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时必须注意:尽量提供操作的机会,明确教学目的,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操作过程中多做具体包括个别的指导。

4、看实物图片说名称

看实物图片说词语,即对儿童进行词汇教学。对学龄前特殊儿童进行词汇教学更应强调直观性原则,尽量以儿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开始。如:认识河里的鱼、鱼缸里的鱼、餐桌上的鱼、图片上的鱼、大小不同样子不同的鱼。汉语中动词非常丰富,教学新动词如:推、拉,一定要伴随动作出现新词,使动作和动词多次建立联系以掌握不同动作名称。在进行词汇教学时还可以结合手势、表情、象声词等来帮助理解新词。如:“大风”可发出呼呼声,“高兴”可脸上笑嘻嘻,“愿意”可点点头表示。总之要调动学生的而各种感官进行学习。

5、      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学龄前特殊儿童的思维缺乏至概括性,主要依赖食物的形象或表象思考问题。而直观教学把客观事物形象地呈现出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发展思维。如:在认识动物时,我运用多媒体将动物生动的展现在他们面前,不但动物活灵活现,还伴有动物的叫声。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然后再和他们交流这是什么。

总之,人类语言是在沟通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其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要尽可能地去激发孩子想用言语来交往的动机,鼓励孩子开口说话 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就能较快地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