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案例分析

 

关于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案例分析

一、     基本资料

楠楠(化名),女,5岁,是一名中度孤独症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有刻板行为。有时喜欢凝视一个角落,身体协调性较差。语言表达能力差,有典型的“鹦鹉学舌症状,偶尔会喊一些简单的人称代词,说话不清楚,有时会大喊大叫。

二、训练目的

b)              提高其注意力;

c)              改掉其大喊大叫的坏习惯;

d)              减少刻板行为的发生;

e)              改掉鹦鹉学舌的毛病;

三、训练的具体内容

1、              坐地推球100

训练时要多提醒集中注意力,在训练过程中可适当给予语言表扬或奖励。

2、              学习前滚翻

运用分解法、纠错法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注意动作要标准,坚持每天20次。

3、              站立平衡台3分钟

训练过程中注意辅助,待站稳后则独立完成,坚持每天站立三分钟。

4、              目光对视并进行简单对话

仰卧大龙球进行目光对视,每天坚持10秒钟。同时进行简单对话,注意不能重复,及时给予表扬。

注:若训练中未出现大喊大叫的行为则及时给予表扬,并让她明白是因为什么受到表扬。

四、训练方法

1、              日常生活训练法

把训练融入生活的各个环节,这主要靠班主任的课外辅导及家长的参与来完成,多让孩子动手做,多和孩子交流。做到生活即是训练、训练即是生活。训练中尤其注意不良行为的发生,及时纠正。

2、              游戏的方法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愿望去行动,他们的感情在游戏中能够充分地表露出来,他们的兴趣爱好在游戏中可以得到满足,他们的动手和语言能力在游戏中可以得到发展。

3、              模仿法

在训练的时候要孩子多模仿,充分模仿才能把动作做好。

五、效果反馈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喃喃有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大喊大叫的行为减少了。注意力能够集中了,身体的协调及平衡性有了很好的改善,并能进行简单对话。

六、建议

经过训练,喃喃虽然在不良行为改善及注意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下一步的训练中,有三点需要注意:

1、              要适当,掌握好一个度,既不能过,也不能缺。

2、              及时观察,及时调整方法,切实适合个体情况。

3、              对孤独症孩子的训练应持之以恒。孤独症儿童是特殊病症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即使是在同一阶段里,训练者矫正了原有的问题,他们也许又会生出新的问题来,这就要求训练者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一定要持之以恒,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4、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达成一致。

                                              ————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