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知多少(上)

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行为刻板重复和对环境反应奇特为特征的疾病,约每1万名儿童中有2~4例。起病于30~36个月以前,2/3患儿出生后即有孤独症表现,1/3患儿在一两岁时基本正常,以后才有异常。本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目前研究认为,孤独症是一种终生疾病。

    典型病例

    强强,男,6岁。长得眉目清秀,一副“聪明”模样,但从小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8个月时妈妈要抱他,他不会伸手做出期待被抱的姿势。妈妈抱起他后,他不贴近妈妈,也没有高兴的表现。妈妈要吻吻他,可他总是往后仰回避妈妈的亲吻。妈妈看着他微笑时,他却会很不自在地把眼光闪开。1岁时喜欢独自呆在一旁,或目光凝视,或独自微笑。2岁上托儿所后喜欢一个人走来走去,不服从老师管教。爱一个人玩玩具,从不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耍。3岁以后,强强很少与小朋友交往,不肯主动与人接近,也不要别人来接近他。近来,他常常喃喃自语,别人既听不清也听不懂他说了些什么。偶尔开口,也是“你”、“我”不分。玩玩具也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特别喜欢玩会旋转的玩具,如陀螺、杯盖等,总是爱不释手,且不许别人碰。如果谁要动一动他喜欢的玩具,他就会大吵大闹。他也特别喜欢看正在旋转的物品,如吊扇、排风扇,表现出一种特别的兴趣,还要一会儿开,一会儿关。每次妈妈带他去商店,他总要看看是否有吊扇,还要千方百计寻找开关。学龄前儿童韦氏智能测验IQ76。像强强这种在儿童早期就出现的,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和行为奇特为主的疾病,我们称它为“儿童孤独症”。

    病 因
 
    孤独症的病因迄今未明。可能的原因包括:

    (1)遗传因素 患儿的同胞发生本病的同病率较其他人要高,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更高。41%患儿为长y染色体,他们的父亲和兄弟也发现有长y染色体,说明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2)器质性因素 本症患儿有围产期损伤史者较正常儿童多,包括早产、难产、窒息、产伤等。出生后患过脑膜炎、脑炎、脑外伤者本病发生率较高。近年通过核磁共振研究发现,本症患儿第四脑室扩大,小脑蚓部发育不良,脑干明显变小。

    (3)环境因素 有人认为早年生活环境中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没有教以社会行为,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长期处在单调环境中的儿童,往往会用重复动作来进行自我刺激,而对外界环境不发生兴趣。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