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初探

所谓生活化,主要是指贴近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生活兴趣、生活情感和社会认知水平。随着对智障儿童教育研究的深入。我们认识到现行的课程和教材使用性低,不能满足智障儿童适应于适应社会生活,最终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针对目前这种现状,我校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对课程内容打破各学科的逻辑体系以及各学科间相互隔离框架。对课程内容的组织要以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同时遵循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规律。针对这些方面,我们大胆进行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初探。

    一、课程生活化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课程问题是我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课程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内容来实现的教育效果的好坏。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主要一课程内容作为评价的依据和标准。

       我校课程生活化内容的选择是以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选择课程内容应该教给智障儿童怎样融入社会,怎样与社会其他成员公出交往,所以说对他们而言,学用钱购物、向人问路、乘车要比学会1+1=2、背诵课文有用的多。我们实行的课程生活化内容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来组织以每个主题单元为单位,每个主题单元中包含了不同的科目内容,即用主题单元将不同的学科串起来,而不同的科目承担同一主题单元的不同部分的教学。例如在以“电话”为主题的单元中列表如下:

语文课课

数学课

常识课

实践课

音乐课

美术课

电话读写

认识电话号码

感知常见几种电话及用途

在真实情景中学生练习打电话

学会唱电话儿歌

用简笔画画电话

电话

  

   二、课程生活化的实施

     1、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生活化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中,我们主张将课程与儿童的生活化经验想结合,让智障儿童在做中学,例如在“乘车”这一活动中,让学生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亲身体验乘车这一过程。首先让学生学会看站牌。其次拦车,再次买票,最后上车等。充分 锻炼了学生乘车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权得到发挥。从而调动了智障儿童参与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主题单元内容,我们遵循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思想,采取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链,结合实践操作,激发智障儿童的求知欲望,加强体验,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自主解疑。例如在乘车过程中,买表票这一环节,突然,有一名学生没有带钱,这时他就想办法自己去借钱。然后又买票坐车。这些充分证明生活化课程实施的必要性,锻炼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做合一。

      根据杜威在活动中学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方法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我们中高年级要求实实在在的进行操作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例如一节超市购物我们结合多种方法来尝试,既可以设置从哪个门口进入超市,从哪个门口离开超市。如何去选购商品、付钱等。在内的问题链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挖掘自身的生活经验。

      4、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

       生活化课程的开设拓展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学校的天使广场、宿舍、餐厅、小超市等都成为生活训练的场地。教师把学生带进超市学习购物、核算。在这些环境中进行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智障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生活化课程的评价方式。

   生活化课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即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将学生划分等级。评价的着眼点在学生取得的进步以及有待发展的方面,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有成就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兴起。生活化课程的评价是定性的,并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对于课程评价的方式,不再使用单一的课程评价方式,而是采用在不同阶段事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这样将评价更为多元化,有利于对学生全面了解和对发展情况的掌握。

   总之,生活化课程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满足于智障儿童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以后的生活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