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存在明显的言语和语言方面的障碍,以致不能在社交场合使用语言,如:他们几乎比正常孩子开始说话较晚,或者说话很少,甚至缄默不语,也不能理解和听一些口头指令,不能正确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等等。由于各种语言发育不良,他们常常缺乏社会性模仿,也不能参与到别的孩子的游戏中去,不可能在游戏中扮演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存在一定的语言能力,但语言的运用能力受到损害,不能主动地与人交谈,或者存在刻板言语或重复言语,以至于他们的言语没有什么意义,别人也听不懂他的意思,在社交中不能与人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下面是我的一些在日常教学中积累的经验:
一、搜集资料,建立档案
1.自然情况:
姓名: 张某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2000年8月
智商: 75分 入学时间:2005年2月
爱好: 唱歌 、听音乐、看书
2.家庭情况:
父亲:张某某,工人 母亲:于某某,幼儿教师 父母文化程度均很高,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治疗,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因工作繁忙,父母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较少,平时由爷爷奶奶看管孩子,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也很高。
3.表现情况:
(1)经常迷恋一件物品。
(2)平时沉默寡言,从不主动与他人交往,从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
(3)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
(4)喜欢由着自己的性子玩玩具,一不顺心就乱发脾气。
(5)时常会用手指触碰老师和小朋友的身体,用鼻子闻老师和小朋友的衣服、头发。
二、分析原因,确立目标
张某表现出的状况反映了他的身上存在着严重的言语语言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认识理解障碍。
张某作为自闭症儿童,理解别人的语言十分困难。当我对他提出要求时,他只会鹦鹉学舌,重复这句话,却很少能做出正确的应答。他无法用常人的语言同我们进行沟通,当他想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情感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2.交往障碍。
张某同许多自闭症儿童一样,缺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他对许多人的态度是冷漠的,见到父母也是面无表情。因为他没有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当他和别人接触时,时常会感到束手无策,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意愿。也许只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才不会感到紧张和压抑。
3.语言沟通障碍。
张某由于言语障碍不能象正常人那样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只能通过触觉、嗅觉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及真实感受。他用手指触碰人、用鼻子闻衣物都是想亲近你的表现。
三、制定方案,个别指导
我针对张某在言语上存在的上述特征,并结合他的实际情况对他的语言训练确立了这样的目标:先消除张某的畏惧紧张心理,激发他与人交往的兴趣,再学习理解常用的字、词、句的意思,并帮助他学会运用语言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1、抓住契机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是一种的质的、全面的损害。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具有某种程度的障碍,而且不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追赶性”的发展。因此,孤独症儿童不能借助于言语,从社会、人际关系的交往活动中形成主客体的关系和相应的代名词的概念,无论大人怎么样耐心的教他,也很难正确的掌握代名词的含义和运用,即使能使用几个代名词,那他也只是强性的模仿记忆,而不能完全理解和正确使用他的代名词。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你、我、他的使用,例如: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我马上说“我叫王丽丽”然后再重复遍“我叫王丽丽”,让他知道他应该说“我叫王丽丽”而不是“你叫王丽丽”,并且在平时说话或回答问题时,也避免少说“你回答”,“你听我说一遍”等等。而是说“王丽丽回答得真好!”、“王丽丽你再听老师说一遍”。这时我就把名称一并带上,让他明白的是在他面前的是老师,使用“你”,自己是王丽丽,“使用我”。让学生明确掌握这些在实际生活中常用的一些代名词。
2、从孩子的兴趣中去寻找
自闭症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个智力活跃期,表现出对某种事物和活动的特殊兴趣和爱好,这是对其进行语言训练的最佳时期。例如:张某曾在一段时间内十分迷恋我的手机。于是我就利用这个机会每当课间休息或空闲时间,他总是自觉地来到办公桌前,拿着手机和他一起聊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抓住时机,利用手机与他沟通交流,促进他的语言发展。通过交流他学会了许多礼貌用语。又如:张某喜欢听歌,对音乐比较敏感,我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和张某的家长一起商量,制订了“通过儿歌来启发的主动运用语言”。每次音乐课后,我都会给予其充分的肯定,使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现在孩子已经能主动在全班同学面前唱歌,有时候还可以搭配简单的舞蹈动作。
可见,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下,自闭症儿童也有交流的兴致,善于发现并抓住这样的时机随机地选择语言内容对其进行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自闭症儿童交往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