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特教 永不言弃

 

刘金山,一名临沂师范学院刚毕业的大学生,9月份来校工作,就和我们班的孩子亲密的像朋友,像兄弟姐妹,孩子们常会和他开玩笑。那时我感觉到他应该是个挺有孩子缘的老师。要不孩子怎么那么喜欢他呢!10月份两班制改革,正副班主任一碰头,面对这张熟悉的面孔,让我对正副班主任的合作充满了信心。在以后近一个月的相处中,他用亲身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特教的执着和对孩子的永不言弃。

不放弃每个学生。每个班级总会有那么一些差的学生。有的老师认为在那些差生身上花功夫是浪费。其实,差生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帮助。有的老师会因花了大量功夫,却看不到差生的改变,便失去了信心。其实,他们更加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注意,也更加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

为了让他及早的了解班内学生的特点,我把班内每个孩子的详细情况一股脑儿都告诉了他,如蒋逸清、安邦、蒲业政外出或班内无人以及上厕所时都会找机会自己乱跑;林嘉怡、李晨辰自理能力较差,穿脱衣服、洗刷、入厕都要教师亲自照顾;高文俊、蒲业政每次下课都要提醒他们上厕所,否则可能尿裤子;班内绝大多数学生不会擦屁股,老师要跟上,以防裤子蹭上大便,同时这也是指导学生擦屁股的好机会。当我在说这一切的时候,老师小声提醒我:别把人家吓跑了。可是我相信只要他想干,就不会嫌弃这群孩子。当我看到他一本正经听取经验的神情,我就放心了。在以后的几天里,他细心照顾着这群特殊孩子,并没有因为给工作带来困扰而呵斥他们,而是用自己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去解决问题。有一次,我和李老师去开会,他一个人看班,回来后发现班内没有学生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孩子们正坐在座位上看电视,这让我们更加放心。

学生的大朋友。班主任要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首先必须走近学生,步入他们的情感世界,学会“设身处地”。班主任不仅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且要善于用与学生共鸣的思想去处理、分担他们的忧虑和激动,这就是设身处地。正和我预料的一样,孩子们很快和他成了朋友。每节下课,他会抱抱这个,搂搂那个,和几个会说话的孩子谈心,或者给这个孩子擦擦鼻子,倒杯水,领那个孩子去厕所,哪个孩子哭了,他就想办法哄哄……这样的好老师,孩子们又怎能不喜欢他呢!游戏的时候进行小组赛,好几个孩子都想和他一组做游戏,看着他和孩子们的亲密劲,连我这个正班主任也很羡慕。

我们的好搭档。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带班级、搞教学更是如此。正副班主任实施后,我和李老师都感觉工作上轻松了很多,主要表现在:几乎每节课上都有一个人帮忙照顾那些需要特别护理或辅导的孩子。上课时,他会主动坐到蒋逸清、安邦旁边,提醒他们配合老师做手指操,为他们准备学具,让我们感觉课堂上有更多精力认真组织好一堂课。

生活中,很多事情他都是抢着干。如打扫卫生,高处的卫生他都能主动揽过去,擦电视、黑板、门;有些力气活他也全包了,如扛班级的纯净水、给孩子们提热水洗刷。吃饭时,他宁愿自己吃不好,也要组织管理孩子。自从他来到我们班级,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加细致了,十月份屡次被学校表扬,这都和他的加入密不可分。

学习着,进步着。有人说,人的一生要在不断学习和奋斗中度过,那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也许上课、唱歌、弹跳对于这个刚毕业的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擅长。所以他多了份虚心学习,在听我们课的时候,他认真的像个学生,课上我时常说,老师已经坐好了,老师怎么样了,孩子们还真特别喜欢向他学习。为了迎接教师技能大赛,课余时间教室里琴声不断,他也不例外,和我借歌谱,有时间就练习。正在进行的教师讲课比赛,他只要有时间就跟着我或老师去听课,他说:“我必须学习,必须进步”。我们相信,只要他坚持下去,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特教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