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朱××,男孩,10岁,在两岁前和正常孩子一样,两岁后出现行为异常,被确诊为孤独症,致病原因怀疑生病所致。
二.初期评估情况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平衡能力四肢的协调能力,肢体的力度,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前庭功能失调,触觉敏感,模仿能力很好,会说简单的人称代词,没有一定的主动性语言,异常尖叫,有吃手咬手的习惯,有一定的刻板行为。
三.根据初期评估情况,制定的训练方案如下:
1.训练目标:
(1)提高注意力,改善触觉和前庭功能失调现象。
(2)增强肢体的力度,四肢的协调能力
(3)能用简单语言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
(4)减少不良的行为和刻板行为
2.训练策略方法
以ABA训练模式为基础,采取视听动三方面结合的策略,充分运用正强化,负强化与系统脱敏法,日常生活贯穿结构化教学。
3.训练方法:
每天一小时的感觉统合训练,五小时的集体授课教学,剩余时间均采取结构化教学模式。
4.训练内容:
①拍球②蹦床③对墙击球④趴地推球⑤平衡台⑥传接
球⑦滑板游戏⑧抛接球⑨高空传球⑩攀爬⑾对篮投球
⑿哑铃⒀大笼球各体位平衡练习⒁高抬腿⒂浴盆⒃蹲
走⒄荡秋千⒅双手拍球⒆仰卧起坐⒇海洋球池
重点锻炼:注意力,刺激感知觉和前庭知觉,提高身体个方面的协调能力和配合力,减少不良的行为,同时,在训练中也贯穿一定的语言训练。
四.训练效果
1.身体的平衡能力,四肢的协调能力,注意力,触觉,前庭功能失调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已经具备了一些简单的主动性语言,但是在生活需求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3.不良行为得到很好的控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五. 结论
1.孤独症儿童的成长期,应当采取全方位的干预,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模式。
2.孤独症儿童随智障班就读,有利于语言的发展和沟通。
六.建议
1.感觉统合失调的孤独症儿童应该进行大运动训练。
2.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培养运动反映能力,视听觉反映能力,同时,也要穿插相应的语言训练。
训练教师:李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