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题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研究本课题的科学依据和意义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为脑瘫,是指小孩从怀孕到出生后1个月之内,由于大脑非进行性病变所导致的永存的、可以变化的运动及肢体障碍的异常患儿。其症状常在2岁前被发现。不包括进行性疾病(如各种代谢病或变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一次性运动障碍和将来可能正常化的运动发育落后。
脑瘫患儿不只有运动障碍,常常并发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行为障碍和视听障碍等并发症。除运动方面以外,在日常生活动作、学校教育、社会成熟等广泛的学习方面,脑瘫患儿也都存在困难。结果是成长后易成为能力不全的成人脑性瘫痪,严重者会成为残疾患者,给患者本身造成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当前小儿脑性瘫痪的主要疗法包括:
1、一般康复所采用的方法:理学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物理治疗、矫形器具等手段。
2、西方目前采用的Bobath法、Vojta法、引导式教育法、上田法、模式训练等。
3、中医所采用的针灸、穴位注射、针刺、按摩、中药治疗等。
4、西医所采用的外科手术、药物治疗。
5、其他方法:水疗、乘马疗法。
与此同时,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脑瘫的治疗方法不断作出新的尝试,以求获得更显著的疗效,而音乐治疗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音乐治疗是一种用特定的音乐信号和它所转换成的其他能量作用于人体,达到治疗疾病、康复保健的方法。音乐治疗是一门涉及音乐、心理、中西医学、电子、工程等多种学科的新兴的边缘学科。音乐治疗包括单纯音乐治疗、音乐电磁疗法等多种形式,是一种“愉快的自然疗法”。现在在西方国家有不少医院、医疗中心、社区康复中心均提供音乐治疗师,对身体上、智力上以及情绪上有困难和障碍的人,提供简单而有效的治疗。
国外研究结果显示,音乐的治疗功能一方面是透过音乐的物理作用,直接对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效果。因为声音是一种振动,而人体本身也是由许多振动系统所构成,如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脑波的波动等。当听到音乐产生的振动与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时,会使人体分泌一种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血液流动和神经,让人富有活力、朝气蓬勃。此外,音乐具有主动的、积极的功能,是提升创造力、思考力,使头脑灵活的方法。特有的音乐节奏与旋律,能够使我们平常较常用的主管语言、分析、推理的左脑得到休息;相对的,对掌管情绪、主司创造力、想象力的右脑则有刺激作用,对创造力、信息吸收力等潜在能力的提升有很强的促进效果。
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是举世闻名的音乐神童。他4岁就写出了小步舞曲;7岁与姐姐周游欧洲的音乐演出,惊动乐坛;8岁创作了几首交响乐与钢琴协奏曲;12岁有了歌剧作品;14岁时经过考官的严格考核后,被当时意大利的音乐中心波伦音乐院选为院士。莫扎特一生创作了700多部作品,脍炙人口。可惜他英年早逝,才三十多岁就与世长辞了。他的生命是坎坷的,但其音乐作品却充满着乐观和热情,清新、秀丽,既活泼又典雅。人们赞颂他,说他的音乐是“天使的声音”。
最近有两个国外测试的例子,一个是测验想象力,另一个是测验空间推理能力。试验组听莫扎特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对照组不听或听其它的音乐。测试结果为,试验组的成绩远远高于对照组。由此得出了结论:听莫扎特音乐可以大大提高智商,其机理是莫扎特的音乐可以使大脑的活力增强。这称为“莫扎特效应”。
本研究的任务是通过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观察验证莫扎特D大调音乐对脑瘫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并研制出莫扎特D大调多媒体脑瘫治疗软件,以填补这一方面研究的空白。众所周知,对脑瘫患者的治疗是国际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脑瘫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对家庭、社会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一难题,是当今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将对莫扎特音乐的智力开发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和验证,并为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多媒体软件的开发,为脑瘫患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二、研究内容、预计突破难点、重点
(一)研究内容:
1 研究目标
以动物实验为基础,验证莫扎特音乐的智力开发作用,并以此为指导进行临床观察,对其临床应用作出初步探讨,对脑瘫患者的自然疗法进行尝试,以便更好的对脑瘫患者进行治疗,提高脑瘫患者的智力,为脑瘫患者融入社会做好准备。研究成果将制作成电脑光盘形式,以莫扎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主调,制作成中英文版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脑瘫治疗软件并推出市场。
2 实验材料
2.1 动物:小白鼠80只,……,购自我校动物实验中心。
2.2音乐:《莫扎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
2.3仪器:
2.3.1小鼠跳台仪,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理教研室提供,……。
2.3.2小鼠Y型水迷路箱,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生药理教研室外提供,……。
3 实验方法
3.1分组 把80只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
3.2 处理
3.2.1 建立脑瘫白鼠模型;
3.2.2 按照实验设计步骤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统计;
3.2.3 根据实验记录做好数据统计总结。
4 临床观察
4.1 分组 把100名脑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
4.2 观察 按照实验设计步骤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对比分析;
4.3 总结 根据观察所得记录做好数据统计总结。
5 成果研制
5.1 把前期实验数据结果以EXCEL格式输入电脑,并用T检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统计,对多媒体脑瘫治疗软件内容进行筛选;
5.2 使用多种电脑软件对该多媒体软件进行开发。用PHOTOSHOP、FIREWORKS设计软件封面以及多媒体软件的一部分图像、版式等;使用AOTHOWARE对多媒体软件内容进行辅助设计;使用DREAMWEAVER以及FLASH完成多媒体软件的主体以及美化;合理应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辅助开发工作。
6 完成论文 成果发布
(二)突破难点、重点:
1.动物模型的建立;
2.实验误差的克服;
3.多媒体软件的开发。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
(一)研究思路:
1.实验阶段
通过对小鼠进行对照实验,把80只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
2.临床阶段
我们将以实验阶段得出的结论为指导,利用实习的机会对100名脑瘫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同样进行随机分组对照实验,最后对两阶段的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完成课题。
(二)研究方法:
A:文献资料法
B:问卷调查法
C:实验对照法
D:系统分析法
(三)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
A:2004年3月----2004年7月为第一阶段。主要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验动物的购买、实验器材的借备、实验场地的租用等前期准备工作,并最终落实实验具体方案。
B:2004年8月----2004年12月为第二阶段。此阶段前期进行实验,研究人员各施其职,共同完成初步结果,此阶段后期研究小组分两地进行实验,每组两人,一组在学校进行余下的实验验证工作,另一组利用实习的机会在南海妇幼保健医院脑瘫中心对脑瘫患者进行研究的临床观察。
C:2005年1月----2005年3月为第三阶段。为研究成果的统计和多媒体软件的发布作出准备,总结和完成论文。
四、完成课题现有条件
1.实验对象方面,我校实验动物中心可提供充足的实验动物;南海市妇幼保健脑瘫康复中心作为临床观察基地也保证了充足的脑瘫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
2.实验器材方面,针灸推拿学院综合实验室现有设备及场地能够满足本课题动物实验的需要。
3.人力资源方面,本小组成员中有熟悉动物实验的同学,对动物实验的设计及操作均有一定经验,负责实验的设计、规划工作;有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同学,有着丰富的网页制作以及课件设计等多媒体设计经验,负责后期的多媒体软件开发工作;有在西安外国语学院学习了两年专业英语的同学,有医学临床翻译的经验,全国英语六级考试89.5分,负责多媒体的翻译工作;P4 1.8G的专业设计型个人电脑,拥有120G的大容量硬盘以及52×24×52的高速刻录机,可以胜任课题的数据记录、整理、统计以及后期软件的开发需要。
五、完成本课题需要提供的条件及必须采取的措施(含研究经费预算)
(一)实验的准备
1.实验用小白鼠的购买(向校实验动物中心购买);
2.《莫扎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音乐CD(正版)的购买;
3.小鼠跳台仪的租用(向针灸推拿学院综合实验室租用);
4.小鼠Y型水迷路箱的租用(向针灸推拿学院综合实验室租用);
5.实验场地的租借(向针灸推拿学院综合实验室租用)。
(二)经费的预算
申请投入经费预算:5000元
其中:
1.资料费 450 元 2.实验动物费 2000 元
3.动物饲料费 850 元 4.器材租用费 500 元
5.软件开发费 700 元 6.临床研究费 500 元
六、预期成果的形式、作用
最终研究成果——中英文版的图、文、声、像并茂的莫扎特D大调多媒体脑瘫治疗软件将以电脑光盘形式推出市场,由于很好地解决了语言不通的问题,国内外患者都能很好的使用这一治疗软件对自身或亲友进行简单方便的治疗。针对脑瘫患者多为小儿的特点,我们的多媒体治疗软件还将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一些有趣可爱的动画、简单的文字、多彩的画面去吸引患儿的注意力,以求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七、主要研究人员情况 | |||||
姓名 | 年龄 | 学院 | 专业 | 承担课题中的任务 | 签名 |
容智文 刘晓青 梁萱卿 黄琇雯 | 22 22 21 21 |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 针灸推拿专业 针灸推拿专业 中医学专业 中医学专业 | 课题构思、模型建立、软件开发、完成论文 课题构思、实验设计、模型建立、论文初稿 资料整理、实验记录、数据统计、成果翻译 资料整理、实验记录、数据统计、成果翻译 |
参考文献
1.胡莹媛 王昕.音乐疗法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运用.《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6
2.余如谨 郭震珍.角调、羽调对正常小鼠及慢性应激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10)-28-30
3.胡世萍 杨志贤.《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3)-118-118,147
4.刘震寰.后天性下性小儿智力低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12)-73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