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的音乐疗法

每到周末晚上,广州市东山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就会传出阵阵悦耳的歌声,原来是康复中心特殊儿童合唱团的20多位孩子正在享受音乐治疗带来的快乐。


  初衷:音乐能给他们带来快乐


  2003年8月,东山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特殊儿童合唱团正式成立,合唱团的孩子大都是脑瘫儿,还有少数是肢体残疾。康复中心负责人说:“我们创办特殊儿童合唱团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把这些孩子培养成有多高音乐造诣的人,而是想提供一些机会和途径去发掘这些特殊儿童的潜力,让他们知道生活里并非只有障碍和不幸,还有很多快乐。”


  前天晚上,记者看到合唱团的孩子们正整齐地坐在凳子上,乖乖地听着老师上课。当老师问他们头摆正没有,手放好没有,学了什么歌时,他们都大声地回答,俨然像个模范班集体。据老师介绍,脑瘫儿在刚参加合唱团排练时,有的一分钟也坐不住,有的怎么也不敢开口唱,更不用说看得懂指挥手势和相互之间的配合了。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特别有耐心,要想尽办法帮助他们去听、看和配合。


  老师:需要更多的爱心和耐性

负责合唱团的杨老师是一位音乐专业毕业的老师,他表示作为特殊儿童的老师,最需要的是更多的爱心和耐性。他告诉记者,在合唱团从事音乐治疗的老师都是义务教学,参加合唱团的孩子们也是免费学习。

  杨老师强调,教特殊儿童学习音乐,不能以正常学生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例如,他们有的连凳子都坐不好,你就不能强求他第一次就把身体坐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有的孩子比较自闭,老师就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放声歌唱。


  成效:注意力、语言能力明显提高


  据介绍,合唱团采用的音乐治疗法,是在美国、欧洲盛行的一种行为治疗法。在国内,用音乐治疗法对脑瘫儿进行治疗,还是一种新的尝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排练,大部分孩子在音乐方面表现出的能力出乎大家的意料,合唱团成员从最初的6人发展为今天的20多人。康复中心负责人说,通过排练,这些脑瘫儿不仅学会了《大鹿》《数鸭子》等五六首儿歌,还曾在东山区登台表演过。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注意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纪律意识等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家长:孩子能够独立行走了


  彭女士的外孙今年4岁,她说:“外孙不幸是个脑瘫儿。半年前,外孙加入合唱团后,各方面的接受能力提高了,语言能力也增强了。更为重要的是,他现在能够自己走路了。”


  来自广西的张女士谈到音乐治疗法时说:“音乐疗法不是简单的医药疗法,而是让孩子在音乐的快乐中学会怎样去做人。7岁女儿的性格也从偏激、乱发脾气变得开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