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与关爱尽在细微处

 赏识,关爱,即教师以真诚的爱心为基础。利用欣赏,激励等良好的情感手段,是弱智儿童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它是一种支持性技术,要求教师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找想,全方位为残疾儿童提供支持。

      赏识关爱学生必须做到三会:一会,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尊重学生心理需求,甚至“尊重学生的无知”,二会欣赏。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天才来欣赏,三会,激励。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赏识,关爱,学生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

    针对以上我从教学中摄下了这样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放学前,高龙因回家没有和辛老师出去,留在教室活动,他正在插积木。几分钟后,他将所有的积木一块一块的拆下来,放在木蓝里。放完最后一块时,教师正好收拾玩具,只见教师:“刷”的一下拿走了他的篮子,离去的背影留给他一脸的无奈和遗憾。“我还没玩好呢,我还想玩。”可是教师根本无视孩子,根本没有意识到要去问问孩子的想法和需要。

 

    镜头二:自由活动课时间,两为老师正在交谈着。一孩子兴致勃勃地将自己刚完成的一副画拿到教师面前说:老师,这是我画的,也许孩子期望得到几句赞美。只见其中一位老师快速看了一下说:“恩,不错,玩吧!”说完继续和同事交谈,这种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评价折射出的是一种敷衍,一种快速打发孩子的心态。

   所以教师对孩子的赏识和关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显性的。正式的教育场合,更应该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氛围,也正式那种细微,潜在的赏识和关爱,它如涓涓细流更持久地滋润着孩子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