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者青春期心理问题及处理

      摘要:智障者由于自身发展的特点,对自我意识与世界观的形成、青春期、性教育及性问题行为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重点对智障者青春期的性心理及性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智障者   青春期  问题  处理

一、智障者青春期心理

 1、自我意识与世界观形成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等)、认识自己的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智力、性格、气质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的认识。

智障青少年由于受自身智力因素的影响,对自我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他们胸怀远大理想和信念,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对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如有的孩子经常说我长大了要当警察,并且十分坚定的认为自己经过努力完全可以胜任这一职业,但现实生活中,他并不符合当警察的条件。

2、性意识和心理

性意识的成熟指对性的理解、体验和态度。青少年性意识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在青春期,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性别发育的差异,往往对性的问题感到害羞、腼腆、不安和反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不愿接近异性、彼此疏远、男女界限分明、喜欢与同性伙伴相处等情况。这时的性意识是对两性关系的一种朦胧状态。

青少年时期,性意识进一步发展,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接近异性阶段、恋爱阶段。

1)接近异性阶段

青春期里,男女相互产生感情的吸引,对异性怀有好感,表示关心,萌生接触的要求和愿望,开始喜欢一起学习,参加各种活动和交际。这一阶段的性意识大多带有朦胧的向往特征。

{个案举例}  小鸣,17岁,男孩,有轻度智障,他在课堂、操场、教室、家里都对女性产生极大的兴趣,表现得特别殷勤。如主动与女生打招呼,如女生有回应便异常兴奋,希望女生坐在自己的身旁,在排队时喜欢寻找离女生较近的位置。他所有的行为都无干扰、侵犯、挑逗意象,更多的是物理距离上的接近和向往。

2)恋爱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上的进一步成熟与社会生活的影响,男女之间萌生爱情。这时他们会选择特定的异性视为自己交往的对象,持续地交往,相互爱慕,进入恋爱阶段。此阶段多以精神内容为主。

3、性意识的发展与道德规范的矛盾

智障青年的身体发育已经成熟,尤其是性器官的成熟、性意识的觉醒,使他们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情,并且这种爱慕之情会越来越强烈,于是异性交往、恋爱、婚姻等问题自然出现。这个时期的男女交往有一个特点,就是极其敏感、容易冲动,常表现为激情,而他们此时思想尚未成熟,道德观念不强,意志力薄弱,强大的生理冲动有时会使他们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给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个案举例] 谢*,在日常生活中,每次见到女孩、女老师等女性就打招呼、主动接近、询问姓名、电话号码及问一些无聊的话题,特别是在夜间,对值班女教师或者是女生有干扰行为,如果遭到阻碍,便会有攻击行为,由于他人高马大、力气足,很难摆拖他,对他人造成滋扰。

二、智障者面临的青春期心理问题及处理

1、青春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衡量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发育是否正常;(2)、心理特点与年龄是否相符;(3)、行为是否协调,反应是否适度;(4)、人际关系是否适应;(5)、情绪是否良好;6)、是否能较客观地估计自己,不过分自卑。

2、青春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期

1)常态心理:喜、怒、哀、乐常态反映

如果心理反应与现实环境的同一性遭到破坏,个体对社会环境等刺激做出使人难以理解的反应。如无缘无故的发怒,或者受到微不足道的刺激就不顾场合地大发雷霆;另外在情感过程中,个体遇到喜事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用愉快的语调表达,做出高兴的行为举止,都说明其心理是健康的。但是如果这种协调一致性遭到破坏,如个体用低沉无力的语调,甚至伴有痛苦的表情来表达内心愉快的情绪体验,或者说用欢快的语气讲述令人悲伤的经历等,则被视为心理异常。

2)异常心理:变态心理、病态心理统称为异常心理,在心理学上,异常心理通常可分为:非病理性心理异常----一般心理问题(包括偏执、自卑、多疑、无端烦恼、消沉、孤僻、攻击性、狂热、怯懦、心理疲劳);病理性心理异常----心理障碍。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任何心理的产生都不能脱离社会实践基础。因此,人的心理是在其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例如,一个青年人,有谈恋爱和结婚的欲望,这是正常心理;如果这样一个青年,认为恋爱和婚姻是他()所不能接受的,那么,其行为就是变态心理的反映。当然,变态心理也有程度上的差异。一个抱独身主义的青年,他的心理是变态的,但因他的行为并不构成对他人的威胁,因此,这行为不涉及能力问题。反之,一个不愿或不能结婚但出现露阴癖的人,同属于变态心理,由于其行为违反了社会公认的准则。

3、智障者的性发展

1)智障者虽然在智能发展方面异于常人,但其性生理的发展却和一般人相同,会有第二性征、性冲动及性需求;他们也是有感情的人。

2)智障者较普通人性生理成熟约晚13个月,虽发展迟缓,但性发展阶段与过程和常人也无差别,都会像常人一样有第二性征的发育。

3)绝大部分智障者拥有生育机能,在青春期间表现出更大的性好奇和性需要,并对自己的性器官已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也能从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中获得亢奋与快感.

4)调查发现:智商愈低,其性发育可能较迟开始和较迟成熟,严重智障者对性的兴趣和冲动也较低

5)由于智能发展的限制,智障者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发展严重迟滞的矛盾和性的生理需求及性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较正常人更为突出,表现出朦胧的性心理和不加掩饰的性意识。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由一些与生俱来的冲动、欲望或能量构成,本我不知善恶、好坏,不管应不应该、合不合适,只求立即得到满足,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是人格的生物成份,它享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使个体减少紧张到能够忍受的程度,如性欲的满足、饥饿的消除都能产生快乐。自我是个体出生以后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形成的,是人格的心理成份,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它一方面使本我适应现实条件,从而调节、控制或延迟本我欲望的满足,另一方面还要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关系,弗洛伊德还形象地将自我与本我比喻为骑手与马之间的关系:马提供能量,而骑手则指导马朝着他想去的路途前进。但有时候,骑手也不得不沿着马想走的路行进。超我是人格的最高部分,是个体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下,特别是在父母的管教下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而成的,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如果自我的行为符合自我理想,个体就感到骄傲;如果自己的行为违反了自己的良心,个体就感到焦虑。因此,超我遵循的是至善至美的原则,是人格的社会成份。

智障者由于自身原因,思想尚未成熟,道德观念不强,意志力薄弱,强大的生理冲动有时会使他们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在不适宜表达生理及性需要的时候表达出来。这是因为:(1)他们的性生理发展,性社会发展有严重的落差。(2)他们常用不恰当的方式在不恰当的场合表达和解决性需求。(3)在青春期阶段他们对异性的好奇心与追求亲密感情的欲求,常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社会行为,如过度热情,喜欢拥抱别人,或依偎在有好感的人身边表现出不恰当的性行为等。

4、处理方法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而来的,因此,治疗在于利用条件反射建立或消退规律,引导其进行适当行为学习,消除不良行为并获得健康行为。如当个体出现不当的性表达时,适时给予一令其厌恶的刺激,产生厌恶情绪,反复进行,让其对此产生链接,从而减少行为的发生。

社会学习理论也认为人的行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但并非一定是以直接强化为动因,而是以一定的榜样为观察、模仿对象,通过注意、保持、再现和建立动机四个阶段学习而来的,通过这些阶段的学习,个体把榜样从头脑中的表象变为实际仿效过程,从而使个体形成与榜样相似的行为。所以治疗的关键是避免接触对其不利的模仿对象,提供对其有利的模仿对象,从而帮助其习得良好行为。

在我们进行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常见的行为有:恋物症、露阴症

1)恋物症是一种反复收集异性使用的物品作为重要的性刺激来源而感到性满足的性心理障碍,属于性偏好障碍。此症常起始于青少年的青春发育期,几乎仅见于男性。

表现:通过抚弄、嗅咬异性的贴身物品(有的同时伴有手淫)来引起性兴奋或达到性满足。这些异性的物品主要包括乳罩、内裤、内衣、丝袜、鞋子等。有的去搜集,甚至去偷。

处理方法:一是通过面谈提高其自我认识,激发治疗意愿。二是采用厌恶疗法使其对所恋物品失去兴趣,病态心理消失后,再引导其向正常性心理转化对有此偏好的智障者,轻度的可以采取谈话与采取措施,对于重度的,可以直接采取厌恶措施建立厌恶链接进行制止。

2露阴症是一种反复在陌生异性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暴露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以引起性兴奋的性心理障碍,属于性偏好障碍。露阴症患者几乎都是男性,但也有极少数反复暴露乳房的女性,多发生在青春期。

处理方法:可用厌恶疗法抑制并逐渐消除其行为发生的冲动和行为。(适合有此偏好的所有人)

当然,对于智障者来说,还存在很多的关于青春期教育问题,在此只对我们常见的现象作以表述,至于我们经常见到的一些学生(大到十几小到几岁)喜欢玩弄自己的生殖器是不是属于性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平时多注意观察,因为这种现象很多是在他们无事可干的情况下发生的问题行为(同样能够让自己产生兴奋),但与性无关。

5、作为学校教育,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对智障者关于青春期知识的教育,引导其正确认识并掌握性知识,端正性态度,加强性道德。因为:智障者是人类成员;智障者也有自己的性发展,有权利完成自己潜能所能达到的完整性发展过程;智障者也需要如家庭般的生活气氛;智障者一生也充满对性知识的需要。

另外,对智障者进行性教育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一)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需要处理个人卫生问题,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性需求,需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性冲动;(二)容易表现出性偏差行为,无意中成为性侵害的发出者。(三)他们缺乏危险意识,容易让侵犯者认为自己容易得逞,较不易有反抗的行为,甚至有些智障者根本不知自己是受害者,不知道自己被侵犯了。(四)他们自学的能力较弱,且较容易受不良的传媒误导,他们会比智力正常者有更多限制,如阅读能力不高,以致不易从书本刊物等媒介得到性常识。(五)他们的社交圈子也可能很狭窄,以致不能容易地从朋辈得到有关资料。因此,智障者更需要我们主动灌输性知识和加以指导。

二是尽量避免一些不良的媒体传播,对于智障者来说,是非辩别能力不强,对一些暴力倾向的电视电影对其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会刻意模仿,造成不良后果。

三是对于有性表达需要的轻中度智障者,教育其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不要刻意的压抑,也不要单纯地仿效,学会注意力转移,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对于中重度的智障者,如果有这方面的表达意向时,作为教师要有意地转移他的注意力,让其有事可做,并且是他喜欢做的事。

四是加强体育活动的时间与强度,让其有机会释放内在的压力与精力,避免无事可做时的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

 

参考资料:

香港复康会:《儿童残疾的康复》

傅安球:《变态心理学》

梁宁建:《基础心理学》

桑标:《发展心理学》

许家成:《智障者青春期心理问题及处理》讲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