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班班级管理策略探讨

培智班班级管理策略探讨

博山特教中心 作者:卢婷

内容摘要: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在班级管理的漫漫长路上,总有一些细节激发我们去思考,总有一些规律等待我们去探求。为此,本文主要围绕“诠释成长快乐,构筑心灵家园”的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探讨论述。

    关键词:班级  管理  策略
    长期以来,班级一直被喻为学校流动血液中的鲜活细胞。因此,班级管理工作成为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而班级管理之路也由于学生成长之路的漫长而变得漫长。在这班级管理的漫漫长路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总有一些细节激发我们去思考,总有一些规律等待我们去探求。为此,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班级管理的策略进行了几点尝试。

    一、班级管理的理念
    1、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
    2、规范源于习惯,成功源于信念。
    二、班级管理的基础
    我校在推行班主任坐班制的基础上,为每个教室量身定做了隔段橱,形成了独特的隔段式教室环境。这样,既为规范室内物品摆放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从根本上方便了班级管理,确保了学生安全。

    三、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为成长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空间
    1、让“身边的榜样”跳荡出和谐的成长音符。
    多年来的班级管理实践使我确信一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据我观察,我班的学生模仿同伴行为的能力还是相当强的。由于他们缺乏分辨是非的基本能力,因此,对于同伴的动作或行为,不论对错好坏,都急于模仿。例如:看到李XX扶着桌沿晃桌子,刘XX就开始模仿。而看到于XX整理桌凳的同学,便开始整理自己的桌凳。看到学生有如此高的模仿热情,我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好这份热情,引导他们寻找身边的“正面榜样”。

    为此,我在班内开展了“寻找身边的榜样”活动。我经常给学生拍照,将他们自发的行为保存在电子相册中,并将有鲜明可比性的行为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利用周会时间定期播放,让学生说说谁做得对,应该成为榜样,谁做得不对,应该受到批评。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行为效仿对象,避免了行动的盲目性,也逐步提高了其分辨是非的能力。事实也证明,对于培智班学生的教育,引导的效果明显优于说教。

    2、让“快乐时刻表”伴随愉悦的成长之路。
    由于受到抽象思维能力的制约,使得学生对所有的直观教育手段都更加偏爱,尤其是动画形式的视频、儿歌和音乐,都能以其鲜明的视、听效果带给学生无穷的快乐。为此,我给学生安排了每日“快乐时刻表”。将上午第一节课前15分钟定为“儿歌时间”,每天选出5首不同的动画儿歌,通过电视屏幕循环播放。将下午第一节课前15分钟定为“故事时间”,每天让学生观看一则动画故事视频。在“儿歌时间”里,我与奥福音乐的声势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愉快感受。学生通常用拍手、拍桌子或拍腿、跺脚等动作配合儿歌的节奏。有时,我给学生发放铃鼓、木鱼、响板等打击乐器,学生便饶有兴致得配合敲打,且敲打的动作、表情五花八门,让人忍俊不禁。尤其是自闭症和多动症孩子,他们有的眯着眼睛怡然自乐,有的头和着节奏左右摇摆,俨然一副全心投入,乐在其中的样子。而在“故事时间”里,学生更是沉醉于看、听和讲的喜悦里。特别是有语言的孩子,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过足了讲故事的瘾。我想,如此多感官的参与,给予学生的不仅是快乐,应该还有能力。

    3、让“香兰净室”的天地承载一路闪光的成长足迹。
    我们班教室的花架上摆满了吊兰,许多吊兰都长出了花枝,在周围垂下一片绿色,上面零星地散落着白色的小花,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长期的暗示与强化,使学生养成了自觉维护教室环境的习惯。

    清晨,当第一名学生来到教室,无论是谁,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开窗通风。然后,去端水、浇花、洗抹布、擦桌子,准备迎接其他同伴的到来。每次上操回来,学生总是自发地排队洗手。每节课后,学生都会将作业本、文具及各类学具分别放入指定的厨子,并摆放整齐。同样,每天放学前,他们也会习惯性的将桌子摆放整齐,将板凳放在桌子下面,然后装书包、排队离校。或许,学生早已习惯将自己的天地装扮成香兰“净”室,而在这方香兰“净”室的角角落落里,似乎都记录了他们每个人成长的闪光足迹。

    (二)给心灵构筑一座滋生真纯的家园
    1、让团结成为一种共识,让互助成为一种习惯。
    团结,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要想使班级成为一个团结的集体,就要求学生学会以诚待人,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心灵的温暖。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加以赞赏;学会平和地对待他人的缺陷,必要时给予帮助。为此,我将学生的各类作品以及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和相互帮助的温馨镜头都收入了班级相册,定期让学生欣赏,并及时给予引导、鼓励,收效明显。

    上午放学时,如果在功能室上课的学生还未返回教室,总会有学生主动帮其拿上餐具,并有学生提醒我带上午休交接表后把门锁好。若是赶在下午放学时,则有学生主动帮助未回教室的同学装书包,整理桌凳,拿校卡。有的学生由于家远,来校前来不及吃早餐,只好在教室吃。当他们吃完早餐时,早已有同学给他们端来了清水,准备好了香皂和手巾。而当他们洗手的时候,又有同学悄悄地帮他们擦好了桌子。每当看到这些温馨的画面,我的心中总会莫名地感动。我知道,在我们班,团结已成为一种共识,互助已成为一种习惯。

    2、让关爱成就一种幸福,让分享成就一种满足。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我们用师爱熏陶学生的时候,关爱他人的课程也悄然开始了。当学生气馁时,一个鼓励的眼神;当学生成功时,一个赞许的微笑;当学生淘气时,一次深情的抚摸,都能传递我们对学生的关爱。或许,就在我们付诸行动的同时,我们的学生也开始体会关爱他人的幸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班里有孩子请假,总会有学生问我“老师,XX怎么了,他为什么没来上学?”所以,在这一点上,我绝对相信教育家陶行知的观点“身教重于言教。”

    有人说“如果把一份快乐与自己的朋友分享,快乐将会变成两份。”由此看来,快乐是极具感染力的。为此,我经常以一些生活细节为契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快乐与他人分享。我常告诉学生——当你因为拥有有趣的玩具或美味的食品而快乐时,请不要忘记你的同学和朋友,就请你想办法让他们和你一起快乐吧!学生的反应非常令人满意。尤其是班内的几个活跃分子,表现得更为出色。刘XX同学,他每次带来好吃的食品,总是主动分给同学,甚至连自己的早餐也不例外。魏X、李XX等同学,也是非常懂得分享的。他们每次穿上新衣服、新鞋子或带来新文具,都忘不了第一时间向老师和同学展示汇报。我看得出,分享快乐的背后,他们收获的分明是一种满足。作为班主任,我常因此感到欣慰。

    每一天,我们用一言一行默默地影响学生,用亲情热情默默地感染学生。如随风入夜的春雨,洒在学生的心灵,点点滴滴,润物无声。有人说“快乐是春天的杨柳轻舞飞扬,快乐是夏天的池塘碧波荡漾,快乐是秋天的枫树红叶传情,快乐是冬天的雪花素裹银装”。而我觉得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即使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塑造心灵,诠释成长”也将是我一生的快乐!